第462章 《讨猪檄文》(为缺什么大佬加更)(2 / 8)

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同济教授的周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中午稍微午休了一会儿,朱大珂发现自己讲义有一页的名词解释不够规范,没有选择翻书,直接去现在很流行的白度词条去搜索。

虽然是暑假,但他下午要去给课题组的研究生讲课。

咦?

微博热搜第一位的消息引起了他的关注。

#刘翔鸟巢退赛#。

2008年8月18日上午11点54分,北平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第一轮预赛中,刘翔因右脚跟腱旧伤复发,在“鸟巢”跑道上留下了落寞的背影,退出比赛。

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争议和讨论,迅速成为开幕式和婚讯后的第三大热点。

网络舆论目前仍旧是质疑和抨击居多。

嗯。。。

体育事件,似乎跟自己关系不大。

朱大珂摆弄鼠标,眼睛在屏幕上又瞟到“刘伊妃力挺刘翔”的热搜,若有所思。

上一世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的刘翔再次受到伤病困扰,他坚持单脚跳到终点,为自己的奥运之旅划上终点。

直播的解说员杨健泣不成声地道出“刘翔,再见!”,当时正在《铜雀台》拍摄和宣传期间的刘伊妃发文支持。

这一世的小刘没有受到当初08年因为捐款过多被集体排斥、以及华艺在《功夫之王》后的甩锅扣帽乱黑,加上现场观看了这场比赛,于是有感而发地发博:

今天在鸟巢见证了一个战士最艰难的决定,比跟腱断裂更难承受的是13亿目光的重量。

对刘翔所承担的压力感同身受,2007年在拍摄《历史的天空》时,路宽说我几乎大半年都没太多笑脸,一直到最后在刺激下精神崩溃,罹患分离性失语。

请记住他让这么多110米栏赛场升起的国旗,请鼓励今天第六赛道这个孤独的背影!

支持刘翔!

小刘微博的回复量很高,这人气看得朱大珂有些艳羡,虽然他不是很看得起没文化的屁民,但网络时代的社交媒体数字代表了话语权,不得不争。

朱教授摩挲着下巴凝神思考,想到刘伊妃和路宽的关系,自己是不是能做一做文章?

昨晚他还接到电话,被要求寻找机会,对某人的批评要更加深入和彻底一些。

看了看表,离下午的课还有一会儿,才思敏捷的朱大珂在脑海中迅速写就一篇雄文,噼里啪啦地开始打字。

《拉康镜像理论下的虚伪共情——以某导演夫人评刘翔退赛为例》

刘伊妃小姐的微博令人动容,却又令人警惕。

动容于她精致的修辞,警惕于这背后隐藏的文化操控。

她声称自己“感同身受”,将《历史的天空》片场的崩溃与刘翔的退赛并置,仿佛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悲壮的共鸣。

然而,这种“共情”真的是对个体苦难的真诚回应吗?抑或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符号消费?

刘翔的跟腱断裂是生理创伤,而刘小姐的“分离性失语”则是心理崩溃——

二者看似不同,却在文化工业的熔炉中被锻造成同一种商品:苦难的景观化消费。

当刘小姐深情回忆自己在片场的崩溃时,她是否意识到,这种私人创伤的公开表演,恰恰是资本最青睐的“情感原料”?

某导演的团队便深谙此道。

他们将个体的脆弱包装成“艺术家的敏感”,将集体的压力美化为“时代的重量”。

最终,无论是刘翔的退赛还是刘小姐的失语,都沦为威权美学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不得不说,路宽导演选择的这位人生伴侣,同这位艺术资本家的威权路线,是如出一辙的。

最后,请容我引用福柯的警示:

现代社会的权力不再满足于压制,它更热衷于生产,生产符合其逻辑的主体、情感和记忆,再将它出售给平民。

各位,从今天刘翔退赛到这位导演夫人的发博,你们的点赞,是不是这套熟悉的流程?

刘小姐的微博,路宽的开幕式,刘翔的退赛——

三者看似无关,却共享同一种危险的语法:将人变成符号,将痛苦变成景观,将反抗变成共谋。

而我们,还要沉默多久?

。。。

朱教授洋洋洒洒一顿激扬文字,又一次满意地回顾了自己拉出的臭屎,穿上得体的西装出门去学校。

刘翔退赛的时机来得实在太好,这一次不但能蹭路宽还能蹭内娱顶流女明星,那可是1600万粉丝啊!

也许下午课上,他还可以跟学生们讲一讲这个“拉康镜像理论”呢!

宋诅德:我懂你兄弟!

猪大粪是过瘾了,但距离魔都1200公里以外的北平某私人庄园,朱教授嘴里的某导演夫人看得有些懵逼。

杨思维打电话给她,说她的评论被转发再评论了,引起了很大反响。

小刘翻着白眼看了半天,有时候真觉得自己跟路宽、朱大珂这帮人的文化水平差距太大,猪大粪说的都什么玩意?

怎么不大看得懂啊?

用她东北籍姥姥的话说,“拉康镜像理论”又是什么瘪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