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二十四章
沈淮景望着她,忽而道:“出生在世家大族,婚姻本就是稳固家族,就连小门小户都要思量权衡,你有什么不服的?”“我当然不服。“她直视着父亲那双冷静如镜的眼睛,“可惜我没得选,是吗?”
沈淮景没有否认,只缓缓开口:“你若嫁给齐王,他未必能扶得起太子之位。”
“我不指望你驯良守礼,也不怕你锋芒毕露。"他顿了顿,语气微缓,“但我希望你能站在家族利益考虑。”
沈念之望着他,缓缓吐出一句:“可若这盘棋,我不想下呢?”沈淮景一笑,带着久经沙场的淡漠和笃定:“你生为沈家女,想不想下,也由不得你。”
灯火晃动,她坐在琉璃盏光下,眉眼像剪影,静得出奇。半响,她低头轻声道:“所以阿爷娶了阿娘后才会在外找外室,只因和阿娘是没有感情的联姻吗?阿爷,我倦了。"沈念之抬脚就走。御花园,秋凉时分,雾色微扬。
白鹤低飞掠过荷池,水光微动,琼华亭中,几盘热茶新换,氤氲袅袅。圣上着一袭藏青织金便服,神色悠然,指间执着一枚黑子,沉思片刻后落在棋盘右角。
沈淮景恭敬坐在对侧,面色沉静,似未将棋局放在心上,落子行云流水。“沈卿这棋风,倒是愈发从容了。"圣上端起茶盏,语气悠然。沈淮景含笑:“臣不过庸手,陛下才是老谋深算。”圣上淡笑一声,似有若无地叹了口气:“老是老了些。如今朝中风气愈发浮躁,各家子弟心思太多。”
沈淮景拱手低应,语气恰到好处:“臣也觉如此。臣年纪渐长,有时倒也看不懂年轻人做事了。”
圣上目光落在棋盘上,片刻,又忽地道:“你家那位沈大小姐,近来倒是颇引人注目。”
沈淮景唇角含笑,神情不动:“陛下是说阿之?”圣上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你那两个女儿,倒都不省心。一个与忠王走得近,一个又让齐王上赶着,以后与孤做亲家?”沈淮景仍是那副不急不缓的神情,轻轻叹了一声:“陛下,您也知,臣这两个女儿,都是头疼人物。忆秋性子温顺却执拗,有时候钻起牛角尖,我真是没辙,阿之则飞扬跳脱,不听话惯了,做事全由性子胡来。臣平日里常叹自己没本事,教不出省心的姑娘。”他说着,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又道:“皇子之事,臣,不敢妄议。臣只忠于陛下一人,其他事……能不掺和,便不掺和。”圣上闻言,缓缓将手中棋子搁回棋盒,目光却落在亭外红叶间,半响才轻笑道:
“你说得好听。但若真有一日,局势到了不可回避之地,你也未必躲得开。”
沈淮景低头叹息,颇有些无奈之态:“那便看陛下如何断局。臣只管守住沈家,不求越界。”
圣上点点头,忽而语气转沉,低声缓缓道:“太子之位,孤迟迟未定,不是不定。”
“只是……太子之责,非长子便能胜,非宠子便能立,必须是能者上位。”他手指缓缓扣着茶盏,轻声一顿,冷意一闪:“留齐王在京,也不是因为他孝。是得有人制衡李珩。”
“你也该明白。"圣上抬眸看向沈淮景,语气淡淡,却带着不可撼动的威严,“孤还坐在这把椅子上,就容不得朝中、宫中任何人,妄动心思、僭越尊位。沈淮景闻言,神情一肃,立刻起身拱手:
“臣明白陛下苦心,臣亦不敢越雷池一步。”圣上点了点头,目光转柔:“孤最烦的,是大臣与皇子私下勾结结党。尤其是太子废后,朝中暗流汹涌,我更不愿再见一丝私相授受。”“齐王这次借母丧回京,祭奠是假,图谋是真。他虽是我儿,却也不是省油的灯。”
沈淮景低头:“臣知。”
圣上似又想起什么,顿了顿,回首看向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沉意:
“阿之那性子,不适合被当成筹码。她若愿嫁,就嫁她喜欢的;若不愿,就再缓一缓,孤暂时会替她撑着。”
沈淮景微一凝神,心中翻涌,却仍是恭敬俯身:“臣谢陛下恩典。”
圣上摆摆手,拂袖离亭,身影在秋叶纷纷中渐行渐远,只留一地茶香未散。沈淮景仍坐在亭中,望着棋盘上一枚孤子,良久未动。然而待上了马车,那一丝笑意便褪去无影无踪。他微阖双目,手指无声地叩在膝上,马车内安静无声,惟有车轮碾过石砖,发出节律清响。
车厢一角摆着圣上所赏的一盒乌木棋子,檀香未散。一一“她若愿嫁,就嫁她喜欢的。”
圣上话虽宽慰,但沈淮景太清楚,那不过是一句"你别插手"的提醒。陛下未正面回应齐王之事,也未明言许婚或断婚,只是言辞看似放权,却实则画出一道无法逾越的界限。
沈淮景自然听懂了。
“让她自己选?”
呵。
那是沈念之,不是寻常官家闺秀。她若真有选择的自由,早该安分守在后宅,沈淮景合上眼,口中轻声一笑,笑意无波:“陛下啊…终究是老了。”马车渐行渐远,驶出宫门,往晋国公府而去。他看似顺着圣上之意,心中已有另一套盘算:皇子之争,终要落子,沈念之,作为他手中的一枚“能攻能守"的子,不到最后关头,怎会轻易落定?
至于圣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