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位育(2 / 2)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便是中和位育。”在场众人听完这个又快又好,教科书一般的回答,再看赵提学捋着胡子,笑眯眯明显十分满意的样子,心中十分酸溜:“这有什么,我来答也可以,这不就是把《礼记》里的内容背诵出来吗。”

然而这酸味还没把人淹掉呢,就又听陆安说:“中和位育讲的是行事的道理。心有喜怒哀乐却不将之表现出来,便是中,便是人之性,若心中尚未有情绪,那便寂然不动,若心有愤恨,那释放情绪时便保持一个度,不偏不倚,便是′和',便是′发而皆中节',便是适度。”这回,是陆安用自己的话语来解读"中和位育”四字了。一些理智的人已经丢掉自己的不忿心心理,认真去听陆安说的话,听到深有所悟之处,还抑不住地叫"好”。

但总有人咬牙切齿,愤愤不平,对号入座:什么叫“释放情绪时便保持一个度"?这是在意有所指,暗示我们心中有怒气,然后没有做到适度的发泄情绪,反而一直在过度宣泄,让情绪控制了自己,而非自己控制情绪吗!

于是憋着一股气也在听,非要揪出陆安话语里的错处不可。上一段没有错处,下一段肯定有!

怀抱着这个想法,这部分士子听得甚至比虚心向学的那部分士子更专注更入神,铆足劲儿要找漏洞。

陆安侃侃而谈:“而如何做到′中和,位育'就是方法。”虚心向学那部分人心里登时就火热起来,还有人拿起竹简,要将之记录下来,说不定科举能用到。

对号入座那部分人顿了顿,发现这一句话只是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不能挑出错处,之前的豪情壮志在这句话的映照下,仿佛在放屁,于是脸色一下子就青紫变换了。

没、事!继续等下句!他们等得起!

陆安从容不迫:“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便是指天地各在其位,万物生长繁育。”

虚心向学那部分人认认真真将这句释义记下,有的人听过这句释义,有的人没有学过这句释义,还有的人以前看过的是另一种释义,但是也能看得出来意思大差不差。

不论是哪一个,都怀着一种求教的心,谦逊地去记录,去理解,学无止境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对号入座那一方的人,深吸一口气,心情格外地差。这句话也没办法挑刺,它和主流的释句意思相似,只是遣词造句稍白一些,你批判它,和批判主流没有差别。

可恶,此人功底怎如此深厚,竞然能把释句说的那么浅显易懂,他就不怕乱简化用词,简化出错吗!

有的人死死抓住那口气不放,非要出气不可。但还有一部分人,趁着同伙不注意,已经偷偷摸摸在记了。一一近来朝廷在推行科举经义策论用句简洁易懂,但是又没有官方书籍作为参考,都是学子自己摸索,很容易就造成意思简化得不到位从而丢分的情况,现在有一个明显很有实力的人透露了自己的简化部分,此时不抄,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