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1 / 2)

第26章心即理

赵松年向来是个不委屈自己的人,他也懒得猜了直接问:“你是不是想尝试贯通十二经?”

还没等陆安回答,周边已经接二连三响起“什么?!"的惊呼。然后再次不等陆安开口,就有人说:“提学说笑了,贯通十二经,这怎么可能啊!”

“是啊是啊,赵公你可别害了九郎,本来没这个意思,你这么一说,他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

“不过我觉得以九郎的才学,十二经很难,但贯通三经应该没问题。许多大儒至少贯通三经。”

“嘶一一大儒?你对他还挺有信心?”

议论四起,大多数人都觉得陆安做不到,也不会去想做贯通十二经这样的事情。唯有赵提学眼神灼热地看着陆安,问:“九郎,你以为呢?”陆安坦然道:“是。”

陆安:“我的确想尝试贯通十二经。”

尽管心里早有准备,但当真实听到那一声“是"时,那一瞬间,赵松年竞有些毛发倒竖。

而火热的议论声也在那一瞬间消失了。

所有人都看着陆安,几乎是目瞪口呆。

也不知过了多久,开始有第一个人摇头叹息:“陆兄,你…就算是要讨好提学也不是这么讨好的啊。

而后就是一道道视线移开。

没有人相信陆安真的能做到贯通十二经这样的事,但他们也没嘲讽陆安,只是怀着一种包容,一种看玩笑的心态,将那句话当成了一种阿其所好,当不得真。然而唯有多年之后,陆安被世人尊称为陆子,众人回头看其经历,才发现,原来贤者早在年少时,就立下了雄心壮志,彼时观者如云,却罕有人信。更有人注意力往别的方向去了。

“这位…陆兄。“赵松年身旁那位俊青年笑盈盈开口:“不知陆兄方才所说格物,格得何物?”

陆安道:“竹子。”

俊青年十分诧异:“竹子也能格?”

陆安点头:“能。”

俊青年很好奇:“那你格出什么来了!”

陆安:“心即理。”

俊青年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定格了,在他默然的那片刻,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那么重大的一句话,几乎可以说是掀开儒学新篇章的一句话,居然被这人轻飘飘的说出来了?

他到底知不知道这句话有多震撼!

俊青年往左看,看到赵松年这个大儒已经被劈头盖脸砸下来的一句“心即理″打得头晕脑胀,嘴巴不停念叨着“心即理”,眼见着要走火入魔了。俊青年往右看,房州通判才文学造诣上没有赵松年高,此刻还能处于一个求知状态,一把上前握住陆安手腕,生怕她跑掉:“你说说!你快说说!什么是“心即理!”

薪朝是宋朝的投影,许多人的认知里,理学是从程朱开始的。但其实不是,早在程朱之前,整个宋朝的风气就趋向于理学,程朱只不过是在宋朝风气里应运而生罢了。

而薪朝,也一样。

虽无程朱,理学亦已然兴盛。

房州通判学的也是理学,而“心即理"这番话,几乎是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除了这两人,在场学子们听得简直一头雾水,根本不知两位大佬为什么那么激动。

陆安面对房州通判的催问,想了想,说:“心即理,′理'便是凡尘俗世对人的定理需求,譬如′仁义礼智信′。而仁义礼智信不能向外找,应该向内找。”房州通判迫不及待追问:“什么叫向内找?”陆安道:“若一个人被关起来,见不到外人,难道这个人就没有仁义这样的品质了吗?这个人行仁义之事,是被心所指挥才会去做。所以说,心即理。”房州通判对此深表赞成:“九郎说的极对!不曾想如此简单浅显的道理,却一直无人发现,直到九郎你将其从蚌壳中取出。”郎君浅浅一笑:“大人过誉了。安只是从圣人之言,去格物致知,方才悟到此理的。”

房州通判突然领悟了对方的未尽之意。

格竹子,竹子不会说话、不会回应,所以人对竹子的任何态度都是出于本心,陆安因此悟出“心即理”再正常不过了。今日,他也悟了!

突然,房州通判对着陆安就是一拜,陆安连忙侧身避开:“大人这是作甚!大人为长辈,陆某如何受得起。”

房州通判却正色道:“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今日告诉我心即理的道理,那你便是我一理之师,这一拜是应……”“砰一一”

旁边突然传来拳头砸脑袋的声音,众人惊诧看去,却见赵提学疯了那般在拼命砸自己脑袋。

房州通判和那俊青年连忙上去一左一右拽住赵提学的手。“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对自己动手了?!”赵提学那一双眼睛竞然红得像要滴血,还在喃喃自语:“心即理……心即理随后整个人激烈地像蚯蚓钻土一样扭动起来,房州通判和俊青年差点控制不住人。

好一会儿,他才慢慢平静下来,整个人大汗淋漓,好似刚从水里捞出来。“九郎阿……“赵提学有气无力地说:“下次说这些话之前,能不能提前和我说一声,我好避开你。”

俊青年很稀奇:“你这是怎么了?”

赵提学沉默了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