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且试蹄临雪(2 / 2)

摧金芍容。”堂中唯有第五勇听得此诗,只觉胳膊上连片鸡皮疙瘩生起,心里将陆安的地位提得更高、更高了。

不出房州知州和陆安所料,免徭役这话一出,豪绅之间的结盟不攻自破,民间声势也调转了方向,都言官府心善。哪怕有反对的声音,也被扑灭在汹汹波潮下。

这事解决了,陆安立刻去找了官家。

官家也不管规矩,笑着招手让陆安与他同座,惹得守门的侍卫忍不住侧目。随后,门关上,侍卫走得稍远,却又能时刻保卫官家安全。柴稷开门见山:“九思可知,我派第五勇来房州,是想让他查一查保康军吃空饷之事。”

保康军一-乃至整个大薪,军队吃空饷已经是一个普遍的行为了。一个小队一百人,朝廷会发一百人的钱粮份额,但实际上那个小队只招三十人,剩下七十人的钱粮全被军官吞了。

这就是吃空饷。

而且,还很难被抓到实际证据。天底下别的不多,就是人多,朝廷一派人查,军官完全可以临时拿民夫、百姓凑合,实在担心被看出来,借调其他营的士兵充数也能行。

不用担心其他营不借人,大伙儿都这么干,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一起吸朝廷的血。

至于真的需要打仗了怎么办呢?有能力的统帅一-比如韩世忠在南宋,四万兵籍,他只招了三万人,然后拿这三万去打,照样能打胜仗。这种,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但更多的情况是军官吃空饷,喝兵血,还打败仗。朝廷尝试过裁军,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裁军,底下军官就把强壮能吃的人裁出去,留下老弱柔脆的继续压榨。这样的军队,对外怎么能赢。

大薪官家想整治吃空饷的行为已经延续好多代了。本来这事不好拿把柄,但因为柴稷刚登基不到两年,底下人对这青年天子有所轻视,提交阵亡名单时没有上心,让柴稷在同一份阵亡名单里看到了同一个姓名足足有七八次。

柴稷勃然大怒。

七八个人同名,在军中几万人十几万人的总数下也算常见,问题是,这一次,这七八名字是来自同一个营,同一份战报一一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儿!“此次房州洪灾便是因着保康军缺额,修江堤人数不够,才调用的配所隶民。或许是隶民修江堤不够熟练,才使得此次汉江决堤。”说到这里时,柴稷停顿了一下,去观察陆安神色。他对第五勇针对陆家一事心知肚明,只是不会去详细询问第五勇究竟是如何针对的。而这次洪灾,陆家死了好几个人,他这才去问询,一问才知道,第五勇直接把人调去修补堤岸,抗争在洪灾第一线。柴稷并不确定,死的那几个人里,有没有陆安在意的人。柴稷顿了顿,说:“九思,关于陆家有人亡于水灾一事……我已敲打和责怪过第五勇了。”

主要是,其他人也就算了,你怎么把陆山岳也给带过去了呢!先不说陆山岳是我老师,不太合适。就说他是九思祖父,他死了,九思去守孝了怎么办!守个三年,三年之后朝廷是怎样的光景,还适不适合改革,谁能知道。

第五身这事真的做得太不懂事了。

陆安对此,只是先流露黯然之色,随即向官家表明自己内心并没有觉得其他隶民都可以去补江堤,而陆家就不行。

陆家的命是命,其他隶民的命也是命,百姓的命更是命!重点表明:她虽悲痛,却能理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