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章 净土平州(2 / 3)

练气飞仙 世皆愁 5184 字 2016-12-26

立寺年岁不久,只有两辈,恒、远。

“正行主持出来了!”有人呼道。

大儿子跟小儿子对视一眼,望向了声音的来源。

一名穿着黄色僧袍的老僧,缓缓走出来。

那广善跟远贤就欲说话,这老僧却抬手止住两人。

“容贫僧问些问题。”

黄袍老僧声音虽然苍老,但颇有中气,他的话自然也不会有人打断。

老僧露出笑容,望着广善道:“广善,你十二年岁在光明寺出家,现在怕是过了二十年吧。”

“是如此。”广善点头。

老僧便又问道:“你可有认真修持佛法,没忘了佛经里的经义。”

“忘了些。”广善答道,他虽然想说没忘,但说谎是行不通的。

老僧点点头,看不出心中想什么,转头望向远贤,问道:“远贤,你何时出家,至今几年?”

远贤的僧袍很新,这时应道:“三年前出家,至今三年。”

老僧望了眼僧袍,点点头,继续问道:“你在小常寺的恒法那里,学到什么佛理?”

“美丑由心而生,由心而变!”远贤应道。

老僧点点头,心中了然,又望向广善,道:“广善,你现在心中可有决断?”

广善双手合十,低头道:“任凭主持决断。”

老僧又望向远贤,问道:“远贤,你心中可有决断?”

远贤亦低头,双手合十,道:“任凭主持决断。”

老僧便也双手合十,望向两人,问道:“那便远贤六成,广善四成,如何?”

“主持明鉴。”围观的众人齐声赞道。

广善脸色一变,但还是没反驳,而是点头接受了这个决断。

远贤则双手合十,念道:“大师明鉴。”

人群中的杨邺却低头一笑,他看到了远贤方才得意的笑了,而这元婴期的主持应该也看到了。

广善便同主持告辞,便欲离去,随即远贤方丈告辞,同时望了一眼广善,眼中闪过得意之色。

“且慢!”黄袍老僧喝道,止住了两人动作,以及即将散去的人群。

这老僧也见到了站立不动的杨邺,略一瞧,竟是一位前辈,但此时人多,他也不好多言。

投了个问候的眼神,老僧便望向了广善跟远贤。

随即老僧又望向人群,道:“众位施主,不妨等会再离去。”

老僧又望向广善跟远贤,开始抽丝剥茧,道出内幕。

“广善,你平日自持勇武,但也无过,但远贤你,却是有过。”

广善看到转机,精神振奋许多,点头表明老僧说的话是对的。

德行不好只是谣传,广善只是力气大些,同时易怒,但也未曾伤人,只是三人成虎,德行不好便传开了。

远贤却一惊,事情发生变数,最担心的就是他了。

围观的众人也瞧出点什么,难道事情会有转机。

老僧目光幽深,朝着两人道:“普明的遗嘱,并非你们所说的罢。”

老僧语气颇为肯定,这是经过许多细节推断出的。

广善点点头,被看出了他也不介意说出来。

“我爹他留下的遗嘱,是我分六成,远贤分四成。”

不少人明白了广善的意思,但也有些不解,为什么高僧普明会这么做。

远贤脸色一变,明白了其中关窍。

老僧便道:“普明是你们二人的父亲,当然明白你们二人的秉性。”

普明留下的是六四分的遗嘱,而广善心善,改成了五五分,只是远贤却十分贪婪,伪造遗嘱,改成了四六分。

老僧继续道:“广善不善,却也无恶,无善无恶,为中人也。”

这句话是说广善平日里虽然没有什么善行,但也没什么恶行,不行善不为恶,是普通的人。

围观的人就明白了,同时也想到了远贤。

老僧望向远贤,道:“那远贤所做,就有诸多恶事了。”

“第一,贫僧问远贤出家几年,远贤答三年,此事不假。”

“第二,贫僧问远贤学到什么佛理,远贤答美丑由心,此事也不假。”

“第三,贫道方才问远贤如何决断的时候,远贤想的是他占六成,但说的却是五五分成。”

老僧一连数言,歇了口气,继续道:“远贤现在是一名僧人,如果是平日的话,还能多分些,但现在却不能。”

远贤脸色愈发不安,但紧低着头,也没人能见到他的脸色。

老僧道:“远贤出家三年没错,但僧衣却如新衣,真行礼佛的日子,不过半年,同时那小常寺的主持恒法,贫僧亦是熟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