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祈雨成功,天降大雨轰动天下!(1 / 3)

长清隶属于平原郡辖区,与兖州济北国接壤。齐长城的开始地段,就在长清这里,在此与黄河实现合围,其中最东端与泰山接壤之地,唤作“钉头崖”。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刘羽登上钉头崖之后,终于感受到杜甫当初的心境了。

远望着泰山的雄伟壮阔,而蜿蜒起伏的山脉之中,齐长城将天险的缺口补齐,如同趴伏在山脉上的巨龙在齐长城的西南边是兖州济北,如今人山人海,密密麻麻,都是闻讯过来观看刘羽祈雨的。而齐长城的东北边正是长清,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但因为干旱影响土地皲裂。

“这一看就是张宝他们的奸计!”

王动随行陪驾,有些愤慨道:

“明明兖州干旱,他们可以选择其他地方垦荒,偏偏就在兖州附近开辟,直接受到干旱影响,又跑去临淄兴师动众求助圣人,摆明了挖个坑让您跳!”

太史慈等众将也是满腔愤慨。

刘羽却不甚在意道:

“敌人耗费精力搭建了这么一个舞台,还帮忙宣传号召周边士子、黎民观看,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才对!“好了,不必多说,立刻去准备祈雨祭祀,就在钉头崖举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就是说国家大事,在与祭祀和战争。

祭祀在古代极其重要,比如九卿之一太常,就是掌管祭祀,位居九卿之首。还有宰相的“宰”,就是祭祀时主管屠宰的意思!

由此可见祭祀的重要性!

“诺!”

事关祭祀,哪怕王动等人不情不愿,也只能欲言又止的去准备了。事已至此,他们还能说什么呢?不过经此一事,王动等文臣武将越发明白,他们炎汉缺少人才,一个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如同“周之姜子牙、汉之张子房’的人才。

但可惜,那些士子读书人不会投效他们黄巾军!

“原本汉帝昭告天下,说出圣人是汉室宗亲的内幕后,倒是有一些士子与我们接治,想要投靠我们炎汉“可惜,随着“均tian免fu’、“摊丁入亩’开展,又断了联系。

“唉,这年代可以读书识字的士子,都是世家子弟,再不济也是寒门,他们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掘了自家根基吗?”

王动等人遗憾叹息,正因此,他们炎汉还是缺少谋臣,只能通过各郡各县立学、治学,自己培养平民人才。

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岂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王动感觉这一次被人算计,越发体会到谋臣的重要性。

这般想着,他们去准备祭祀所需,牲礼、酒水、玉器等,还故意拖延时间,但根本没有意义。“圣人,祭祀所需祭品准备好了。”

“那就开始吧。”

刘羽虔诚的说着,虽然点一下【风调雨顺】就行了,但既然要“造神”收获信仰,那么该有的仪式感还是需要的,因此做的一丝不苟。

钉头崖上面的祭祀,引起了东西两边人群的热议。西南边的兖州济北国,人山人海的。东北边的长清,也是人头攒动。

张角和张宝,也在其中。

为了避免意外,他们与田氏子弟分开了,还装模作样的说着:“圣人如有神助、天命加持,一定可以祈雨成功的,干旱很快可以得到缓解!”

“没错!!!”

这些人有真心诚意相信的,有些人阴阳怪气就等着看刘羽笑话。

“轰隆隆”

就在这时,黄河对岸忽然传来密集的马蹄声,这震动太剧烈,令人侧目远望,看到了一支骑兵部队。“这是平原郡太守曹操的虎豹骑!!!”

“据说靠着刘羽发明创造的双马瞪,曹操短短时间,就训练出了一支骑兵部队,足足有三百骑,就是不知道实力如何!”

“骑兵讲究机动性,双马瞪和高桥马鞍可以如虎添翼,实力应该不会太弱!若非曹操钱粮不足,估计三千骑才是他的目标!”

曹操的虎豹骑太过惹眼,以至于众人忽视了一旁的平原县令刘备。但刘备倒是没有在意,他不是那种喜欢在焦点中的人物。

“玄德,刘羽开始祭祀活动了。”曹操双眼一眯,若隐若现的看到了钉头崖上,刘羽正在进行的祭祀活动。

刘备也在远望,但看不真切:“刘羽一直以来,都是有的放矢,他既然说可以祈雨,那么就一定可以做到,就是不知道,他要怎么做到?”

“难道派人登山洒水,人工降雨?!”曹操猜测道,旋即自己也笑了,“这根本不可能!但太史令观测天象,最近也没有下雨的征兆!”

“我们静观其变!”刘备聚精会神的看着。

自从青州之战,皇甫嵩等朝廷兵马被刘羽击败后,这些朝廷命官,对刘羽极其重视,绝不会有任何的轻视大意,刘羽说能祈雨,官兵是相信的。

唯一的问题是,刘羽该怎么办到?!

一个时辰过去了。

刘羽的祭祀活动进入尾声,但天空上迟迟没有动静,艳阳高照,完全没有下雨的迹象。

这令人群热议起来,嘲讽居多!但那些忠心敬仰刘羽的人,却有些担心!

“轰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