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捡柴火 撵狍子(1 / 2)

四个人一起进山,狍子肯定也归大家伙儿所有。

沈国栋的意思,剩下的狍子肉没多少了,不值当分的,干脆就做熟了,大家伙儿在家吃一顿完事儿。冯立民几个本想拒绝,架不住沈家娘几个热情挽留,于是便留下来。

王金花和沈秀云俩人把狍子肉剔下来,叮叮当当剁成肉馅,然后汆成肉丸子。

狍子肉其实也有股膻腥味儿,王金花特地洗了个大萝卜,擦成丝儿放进丸子汤里。

再找个干辣椒,放灶坑的炭火上烘的焦香酥脆,揉碎了撒到汤里。

晚饭比较简单,狍子肉萝卜丝汤,苞米面儿饼子。

沈国栋他们出去一天,在那窝棚里蹲了好久,一个个都又累又饿的。

这热气腾腾的丸子汤端上来,先吃个丸子再喝一口汤,肉香十足,又鲜又辣。

就觉得从胃里到身上都暖呼呼的,特舒服。

人都说隔锅饭香,别人家的饭菜,就是比自家的好吃。

冯立民几个一边吃一边夸赞王金花手艺好,然后唏哩呼噜的就造了好几碗汤,连带俩苞米面儿饼子。最后吃的一个个头上见汗,直呼过瘾。

吃过了晚饭,冯立民几个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坐在炕上跟沈国栋说话聊天。

“国栋,那咱明天去干啥?”

这时候,公粮已经交完了,外头天寒地冻的,农村基本上就没啥事情可做。

大部分人到了冬天就直接猫冬,一天两顿饭。

男人吃饱了就出去窜门子、打牌,女人在家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或者出去窜门子、扯老婆舌。“队长不是说,让咱们明天上午去队部,给咱记工、发奖金么?那咱明天就不能上山打猎了。我寻思着歇一天也行,我得去捡点儿柴火。

你们也知道,分家的时候我们啥都没要,家里柴火不多了。”

冬天冷,屋里不能断了烧火。

沈家刚分家啥都没攒下,加上前些天沈国栋养伤,柴棚里的柴火都快见底儿了,得抓紧时间进山去捡点儿柴火回来。

今天在沟塘子下的那些套子、捉脚啥的,后天再去遛就赶趟儿,正好在家捡一天柴火。

“这个简单,明天我们仨过来帮你一起捡柴火去。”冯立民几个当即表示。

大冬天的,没啥事做,往常年他们就是满屯子乱窜,一群人各处瞎出溜。

今年跟着沈国栋进山打猎,不光挣到了钱,还攒下不少肉。

这一个个的有正事儿干,家里人可高兴了,背地里都嘱咐自家孩子,要好好跟沈国栋相处。沈家没柴烧,那还不简单么?大家伙儿一起进山捡呗。

守着这么大的林子,随便划拉点儿就够烧的。

“行,那咱就明天早晨去队部,领了奖金再上山。”

沈国栋没拒绝,直接答应了下来。众人在沈家又坐了一会儿,这才告辞离开,各自回家去。第二天上午,众人先去了队部。

按照王长武说的,会计给四个人都记了两个工,并给了二十块钱的奖金。

沈国栋顺势跟王长武商议,能不能暂时先不归还那两棵枪。

往后要是再有什么野兽进村来祸害人,他们手里有枪,用起来也方便。

王长武一听,这样倒也可以,反正那些枪放在库房里平日也没人用,还得时不时保养。

不如借给沈国栋他们,将来真要是有啥事儿,也省得再开库房现取了。

于是,王长武就答应了沈国栋的请求。

这么一来,冯立民和张国福俩人也有枪用了。

四棵枪,往后再进山,哪怕是遇上什么野兽,都能照量几下。

商议妥当,沈国栋几个拿着奖金回家,然后拖着爬犁,带着斧子、锯、绳子等工具,一起进了山。这年月,山上的树也不是随便都能砍伐的,一些珍贵树种不能碰,红松母树林不能动。

像沈国栋这样冬天进山捡柴火,家里等着烧火的,一般就是捡站杆。

所谓的站杆,一般就是树木由于虫害等原因枯死了,但是并没有倒下腐烂,而是还站在原地。这种木头只要放倒了,回家锯开劈了就能烧火,比较方便。

当然,冬天烧火不光是炒菜做饭,最主要的是取暖。

为了炕热的长远一点,很多人在炒菜做饭之后,会往灶坑里扔几块鲜柈子。

这样慢慢燃烧,热度可以维持的长远一点儿。

鲜木头里面,要数桦木最好,很容易起火头。

所以沈国栋他们进山来捡柴火,主要捡站杆,顺手也可以放倒几棵桦树。

离着村子进的林子,站杆早就让别人捡走了,所以众人进山后,特地往远了走。

找到合适的树,粗的就用大肚子锯,细的用弯把子锯,将木头放倒。

然后再随便截成几段,树头枝丫什么的也不扔,一股脑儿装到爬犁上,拿绳子捆好了往回拽就行。冯立民他们来帮沈国栋捡柴火,一个个都挺出力的。

众人齐心合力,先放倒了一棵脸盆粗的椴木站杆,用锯截成六七尺长的件子,装上爬犁。

之后又放了棵落叶松,几棵桦树,全都截成差不多长短的件子。

沈国栋他们总共带了四个爬犁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