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老妈就搭乘线路车,回了县上。
店里这些天生意越来越好了,很缺人手。
她回来这一天,把二姑她们都忙坏了。
经过李启文改良的油泼辣子、复合醋配方,以及大肠辣椒肉臊子,已经在县里传开了。
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专程来面馆吃面。
以至于还没到饭点的时候,面馆里就已经开始排队了。
但老妈她们没有被这波客流量冲乱了阵脚,前几天老妈就做了一批小号餐牌,专门发给学生用。到了饭点的时候,老妈就会让学生们单独排一队,优先给学生们供应。
这无疑会影响店里的生意,但老妈她们却并不在意。
她们坚持认为,娃娃吃饭是大事。
大人啥时候都能吃,学生们早早吃完,回去还能睡个午觉。
要是让学生排半天队才吃到饭,回了学校就打瞌睡,肯定会影响学习。
因此,她们宁愿少挣点钱,也不能做这样的亏心事。
这样一来,慕名而来的食客,难免会有所怨言。
但她们却丝毫不在意。
她们做的是长久生意,大风刮来的不是钱,她们也不在意那一单两单。
将老妈送走后,老宅里也不见冷清。
吃席时的客人都记着李启文说的话,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想让李启文帮忙了。
他们的请求,在李启文看来,都是极为简单的问题。
比如何大爷的手机放在口袋里,不小心把屏幕亮度调到最低了,却不知道怎么调回来。
宋家婶子的流量套餐每个月都超标,多扣了不少话费。
陈叔家的电视一打开就是广告,不知道怎么调到中央台。
这些问题,在年轻人看来,属于有手就会。
可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却根本无从下手。
像这样的举手之劳,李启文三两下就帮他们搞定了,却迎来了他们的交口称赞。
“到底是大学生,就是日能!”
“我们都不会弄这,还是启文厉害!”
不光赞不绝口,他们有些甚至还想给点钱,但都被李启文挡回去了。
这点小事,根本不值当花钱。
但他们掏钱的动作,却让李启文心有唏嘘。
在他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在他们那里,却是困扰生活的大事。
不是他们太慢,而是时代发展太快了。
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
摆席之后的几天时间,天气就冷起来了。
李启文穿上了毛衣,去县里把买好的电锅炉运了回来。
近些年因为环保压力,传统的燃煤锅炉已经不让用了。
家庭用的取暖锅炉,一般都是用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电锅炉或者太阳能锅炉。
村里没有燃气管道,林叔家的沼气也不稳定。
燃油的成本太高,太阳能锅炉又太依赖天气了,李启文就只能选电锅炉了。
电锅炉就是通过电能加热水,可以直接接入地暖,使用门槛很低。
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运行成本比较高了。
毕竞电费也不便宜。
不过贵也就贵这一个冬天。
李启文已经计划好,明年开春之后就铺分布式光伏板,搞自循环电能储备系统。
那样一来,老宅所有的用电就都可以自给自足了。
至于为什么非要等到明年开春,那是因为节目组的顾问费,要等到节目开始录制之前,才会预付第一笔款项。
而李启文的钱包,已经快要见底了。
他这几个月虽说也挣了些钱,每个月也能弄到五万块的收入。
但终究经不住他花得多。
根本原因,还是老宅的面积太大了。
他翻新一座老宅的成本,都快赶得上人家装修两套别墅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即便有好的想法,也得有钱来实现才行。
眼看着天气转凉,他抓紧时间,终于把炕席编完了。
编好的炕席四面被他缝了一圈麻布边,包裹住了茬口,放在正屋的炕上,一寸不长,一寸不短,刚刚好高天风把这些天来,录制下来的编织炕席的视频素材,剪成了一个加速版的视频,上传到了李启文的账号上。
在视频中,李启文用飞快的速度,一道一道的编织出了一整副《洛神赋图》,很有视觉效果。视频发布后,不到5小时的时间里,播放量就突破百万了。
到了24小时,视频播放量更是直接突破了千万,点赞数也达到了50万。
这些数据已经说明,这条视频爆了!
斗音平台对于爆款视频内容是有数据要求的,一般需要前3秒的完播率达到45%以上,点赞率达到0.34%以上,评论和转发率也需要超过0.06%。
而这条视频的数据,已经超出了标准几十倍不止。
于是,视频成功被AI评分系统认定为了爆款,进行了额外的流量倾斜推送。
这也成功吸引了平台上众多嗷嗷待哺的自媒体大v,纷纷开始转发这条视频,或是剪辑片段,蹭起了热度一时间,越来越多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