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房大桌前,笔墨纸砚被腾开在一旁,一块门框大小的粗麻棉布摊在桌上,铺得平整。
“门帘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以前都是竹子编织的,所以古字都写作篇。
以前的门帘,是家居常用的用具,主要是为了隔绝空间,挡风御寒。
有钱的人家会用绫罗绸缎来制作门帘,上面还会绣上各种图案。
穷人家里就用竹丝篾片,或者粗麻棉布来做。
不过为了美观,布门帘上也可以画上各种图案,也同样好看。”
李启文今天下午本来就打算做几道门帘出来。
肖娟她们既然要拍,那就随她们的便了。
在摄像机前,李启文一边讲着门帘的作用,一边挥毫泼墨,在一道道门帘上作画。
厨房用的门帘上,他就画上了猪马牛羊鸡犬的图案,周围则是稻黍稷麦菽的花纹,上下各题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字样。
茶室书房用的门帘上,他则画上了梅兰菊竹,花鸟山水。
倒房门帘上,是迎客长松,折柳送桂。
厢房门帘上,是出入平安,富贵吉祥。
正房门帘上,则是耕读传家,俭以养德。
拍摄完门帘的制作过程后,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李启文自然又留肖娟几人吃了顿晚饭。
这顿晚饭,要比中午简单得多,只是一锅臊子面,配腌的糖醋蒜薹。
画了一下午的门帘,李启文可没心思费功夫炒菜了。
不过肖娟几人也吃得很过瘾。
这顿臊子面,同样是她们吃过最好吃的臊子面了。
尤其是调汤用的醋,酸香开胃。
她们每人吃碗面后,又忍不住喝了半碗汤,就是为了那些醋。
连蹭了两顿饭,肖娟她们也挺不好意思,连连道谢。
她们倒不是占便宜没够,只是从这里开回去,得开四个半小时的车。
要是不吃这一顿,就得饿回长安再吃。
所以,她们也只能厚着脸皮多蹭一顿饭了。
吃完饭,告别了李启文,她们就匆匆上了车。
刚开上国道不久,肖娟就接到了编辑部负责人罗编辑打来的电话。
“怎么样了?还没回来吗?”
公司那边也算着时间,上午拍摄完,下午这会儿应该赶回去了。
“我们才刚离开李老师家。”
肖娟激动的在电话里汇报:“领导,这次咱们挖到宝了,李老师简直是个神人!我跟你说……”车子在国道上飞驰,一路上都是肖娟的赞叹。
听着她的描述,电话那头的罗编辑都听懵了:“真的假的?是不是太夸张了?世界上有这种奇人吗?”“我要不是亲眼见到,我也不信啊!可人家就是这么厉害!”
肖娟语气肯定,罗编辑闻言,也只能选择了相信:“那行吧,你回来写一篇稿子给我,我看看素材,争取明后天就发出去。”
“好!我现在就写!”
肖娟挂断电话,就拿出了笔记本,放在膝盖上,十指纷飞,开始写了起来。
早在李启文家中的时候,她就有一肚子的话想写了,这会儿下笔,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就写了一长篇出来。
回到长安城时,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文旅厅已经下班了,但负责自媒体公众号的办公室里还是灯火通明。
自媒体工作室的加班已经是常态了,加班到十一二点的情况也很常见。
肖娟回到办公室,就直奔编辑部,找到了正在嗦泡面的罗编辑。
“领导,稿子我写好了,你现在看吧!”
她把U盘插进电脑里,就打开了自己写好的文稿。
罗编辑看着面前还没吃完的泡面,有些无奈:“其实也不用这么急。”
这时候,肖娟才注意到他正在吃饭。
“又吃泡面呢?”
肖娟拍了拍他的肩膀:“吃点好的的吧!不能整天吃泡面啊?没有营养。”
“怎么没有营养了?我加了肠加了蛋的。”
牛编辑不服气的反驳了句,才问:“你们晚上吃了没?没吃的话我那还有泡面。”
“不用了,你自己留着吃吧!”
肖娟得意的挑了挑眉毛:“我们吃过了,吃的臊子面!”
“切!不就吃了个臊子面么?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侄了个满汉全席呢!”
牛编辑撇了撇嘴,嗤之以鼻。
“唉!你是不会懂的,那个臊子面的味道,绝了!”
肖娟啧啧感慨着,一脸回味,随后才取出摄像机的内存卡,放在了他身边。
“拍摄的素材也在这,你吃完了看吧!我回去干活了。”
她手里还有前两天没干完的活儿,今晚是注定要加班了。
“再绝不也就是个臊子面么?”
看着她离开,牛编辑嘟囔了句,低头吸溜了口面。
电脑就在眼前,他顺手用鼠标拖动文档,快速浏览了一遍文稿内容。
看到满篇的溢美之词,他忍不住嘀咕:“有那么夸张么?再不要是被人家忽悠了。”
想了想,他拿过读卡器,把内存卡插进去,也接上了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