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1 / 2)

第751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之所以李彦洪如此笃定,是基于他对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能力非常有自信。

国内虽有几家巨头向陆奇抛出橄榄枝,但在他看来都不足为虑。

滴滴虽诚意十足,但体量有限且与ai领域毫无交集,即便许以cto之位,恐怕也难以打动这位技术领袖。

腾讯虽开出联席总裁的高位,但其总裁办早已人才济济,陆奇若去,恐怕会重蹈微软时期的覆辙。

这一点,他心知肚明,相信陆奇也看得透彻。

至于剩下那家公司就更不足为据了,虽说老马求才若渴,但实在是运气不好,正好赶上最近阿里有个业务高管离职。

本来这也没什么,或许离职之人,其言也善,走前在内网留下一封公开信,即便很快就被公关掉,但还是在职言和知乎上传播开来,引起无数网友的疯狂议论。

信中直指大企业通病:派系斗争、急功近利、人浮于事。

李彦洪仔细研读过这封信,字里行间透着痛心与无奈。

其实目前业内把员工分为三类:金牛、野狗、白兔,强调发掘金牛,除掉野狗,改进白兔。

可惜企业规模慢慢变大,他后来发现开拓进取的金牛是凤毛麟角的,更多的是相互倾扎,竭泽而渔撕咬的野狗和推诿拖沓,消极怠工的白兔。

对方公司开始.不!是已经变味了,可百度又何尝不是如此。

看到这里,李彦洪心有戚戚焉,感觉就像照了镜子

企业打了口碑发声变化,风评被害,只能说因果循环。

看完后李彦洪喃喃,怪不得这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出来,基本都没公司敢要,薪酬要求只是表象,更主要原因是身上带着的味道让人受不了。

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就写这封信的人,还是带着热爱的,否则言辞也不会如此痛心疾首。

bat发展到今天,都难免染上大企业病,区别只在于病入膏肓和积重难返罢了。

这一点,无论是二马还是他自己都心知肚明。

但知道与改变是两回事,有时需要一场破釜沉舟的变革,更需要一个合适的变革者。

而陆奇,正是他心目中引领百度蜕变的不二人选。

七月底的一个清晨,李彦洪突然收到消息,当即放下手头所有工作,亲自赶往bj301医院东院区。

陆奇以“赴台治疗”为由,悄然回国了.

“.神经松动操,每天重复5次.肌肉激活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

一位年迈的医生正对着病床上的男人低声交代康复计划,声音沉稳而笃定。

就在这时,敲门声响起。

“请进。”

病房门被推开,李彦洪手捧一束百合,笑容温和地走了进来,将束放在床头。

当他看清病床旁的老者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老大夫头也没抬,仿佛对李彦洪的出现毫不在意,只是尽职地完成最后的叮嘱,“.按计划执行,2~3个月后,你的身体机能会恢复如常,但半年内仍需避免剧烈运动。”

“两位慢聊。”说完,老者便径直离去,虽已老迈但背影挺拔如松。

“谢谢王教授。”陆奇连忙致谢。

待房门关上,李彦洪忍不住问道:“你是怎么请动他的?”

“这位王教授很有名吗?”陆奇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略带疑惑地反问。

李彦洪笑了笑:“看对谁而言。普通人未必知晓,我也是机缘巧合才知道这位的存在——若在古代,他可是御医级别的人物。”

“难怪.”陆奇恍然。这几日,他的病痛确实缓解不少,看来欠下的人情不小。

“如今中医式微,江湖骗子横行,但这位绝对是真正的杏林圣手。”李彦洪顿了顿,“而且,这里是高干病房,一般人可进不来。我要是骨折,恐怕都没这待遇。”

他话锋一转,“不过,你还没说你是怎么来到这的?”

“朋友推荐的,说这里不错,我就来试试。”陆奇轻描淡写。

见他不愿多谈,李彦洪也不追问,转而笑道:“回国也不提前说一声?好歹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陆奇靠在床头,随手将手边的红色的书籍放在一旁,温和回应:“知道你忙,不想打扰。”

“朋友之间,哪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李彦洪摇头,“不过,你能放下国外的事业回国疗养,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毕竟根在这儿,总要回来的。”陆奇微笑,“对了,弟妹还在国外?”

两人寒暄几句,话题渐渐转向百度的发展。近期的几次通话中,陆奇曾以旁观者的角度给出不少建议:砍掉冗余业务、聚焦ai赛道、坚持长期主义、拒绝数据泡沫.

有些建议,李彦洪已在执行;有些,他本想等陆奇入职后再推进,但此刻不便明说,只能含糊其辞。

陆奇在外企浸淫数十年,自然明白其中难处。见李彦洪依旧避重就轻,他眼中闪过一丝黯然。

尽管心有所属,他仍希望老友的公司能走上正轨。那些建议,句句发自肺腑。

百度的困境,归根结底,源于这位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