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沟,新一团驻地
柴房里的霉味似乎更浓郁了些。
林野小心翼翼地揭开稻草帘子,借着门缝透进来的光,仔细检视着三个南瓜上的青绿色霉斑。
菌丝比两天前更浓密、更丰满了,呈现出一种健康、旺盛的绒毛状,在昏暗的光线下,那青绿色仿佛带着某种生命的光泽。
“快了,再等两天…”林野低声自语,指尖悬在霉斑上方,感受着那蓬勃的生命力。
他像照顾最精密的仪器,轻轻调整了一下南瓜的位置,让霉菌能更均匀地接触到微弱的空气流通。
就在这时,柴房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夹杂着陌生的说话声。
林野皱了皱眉,刚想出去看看,柴房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就被推开了。
张大彪那张大脸探了进来,带着几分无奈:“林野!别鼓捣你那绿毛南瓜了,快出来!
总部宣传科的同志到了,点名要采访你这位‘新一团尖兵’!”
林野的脸瞬间垮了下来,眉头拧成了疙瘩:“营长,我这儿正关键时候呢!能不能…”
“不能!”
张大彪不由分说,一把将他拽了出来,“团长临走前特意交代了,让你好好配合!这可是旅长亲自下的指示,你小子别犯浑!”
林野被拽得一个趔趄,满心不情愿地跟着张大彪来到团部院子。
只见院子里站着两个穿着整洁灰布军装的人,一男一女。
男的约莫三十岁,戴着眼镜,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钢笔,显得斯文干练。
女的年轻些,扎着两根短辫,挎着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应该是相机之类的东西。
他们身边还围着几个看热闹的新老兵,对着那女同志挎包里的东西指指点点。
戴眼镜的男同志看到林野被张大彪“押”过来,立刻露出职业性的笑容,上前一步伸出手:
“这位就是林野同志吧?久仰大名!我是总部宣传科的干事,李明。这位是宣传科的苏晴同志。”
苏晴也笑着点点头,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带着点泥土气息的青年战士,实在难以将他与战报上那个“攀崖斩将、毙敌六十三”的杀神联系起来。
林野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还是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李干事,苏同志你们好。”
林野的举动李明没有感觉到什么,但苏睛却是眼前一亮,随即便提问道:
“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在苍云岭之战中的英雄事迹,尤其是你孤身一人斩杀坂田联队的三个军官,还有攀上悬崖,端掉小鬼子的机枪阵地。
这些可都是了不起的壮举,首长都点名要宣传您。”
苏睛的热情让林野忍不住退了一步,眉头皱的更紧了。
“首先,这些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在我砍下坂田的头颅之前,我们团长已经指挥我们的炮手王承柱对他们的指挥部进行轰炸,并且精准命中了。
而小鬼子坂田他们只是运气好,没有死在那颗炮弹上,而被我捡了漏。
至于攀上悬崖,当时情况紧急,我只能去试一试,而我的战友,也在同时,用火力掩护我,才让我能够成功的。”
李明边听边飞速记录,钢笔尖在纸面划出沙沙声响。
而苏睛却是温柔的笑道:“林同志太谦虚了,战场上瞬息万变,能抓住战机就是真本事。
而且那可是20多米的悬崖,光秃秃的岩壁,一旦失手坠落下来,那就是‘粉身碎骨’。
当时心里在想什么?有没有特别英勇的想法?”她一边说,一边手已经伸进布包,似乎想拿出相机抓拍林野“回忆英勇瞬间”的表情。
林野叹了一口气,“啥想法啊!当时只想把那些狗日的小鬼子给杀了,以免牺牲更多的战友,至于我能够活下来,纯粹是战友的掩护做得好。”
旁边几个战士听着撇了撇嘴,一个愣头青忍不住开口道:“当时我可全看见了,林排长嘴巴咬一把大刀,双手各持一把刺刀,“呼呼呼”的就爬上了悬崖。
等我们反应过来之时,林排长已经冲进了小鬼子的机场阵地中,抡起大刀砍的小鬼子哭爹喊娘,没一会儿近10个小鬼子都被林排长砍死了。”
另一个老兵也感叹:“是啊,当时看的我都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李明赶紧抓住机会,引导道:“林野同志,你看,同志们都很敬佩你!你就详细说说,当时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攀爬的技巧,跳下去时的姿势,砍杀鬼子时的感受?越详细越好,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学习你的英雄精神啊!”
林野的脸色却沉了下来。
他抬眼看了看周围兴奋、好奇、崇拜的目光,又看了看眼前两个拿着纸笔和相机、准备将他“英雄事迹”包装宣传的干事,一种强烈的反感和不适涌上心头。
那些画面在他脑海里闪过:冰冷的岩壁,刺耳的枪声,飞溅的血肉,战友倒下的身影…那不是故事,是血淋淋的、带着硝烟和死亡气息的记忆。
他不想把这些细节拿出来一遍遍咀嚼,供人观赏评点。
“没什么技巧。”
林野的声音冷硬了起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