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军火交易③(1 / 3)

“钱货两清,这样你我都能放心一点。”王凌道:“不然等事后发现问题,也不利于咱们下一次的交易。”

陈专员对旁边的军械师道:“那就听王长官的,让弟兄们去搬东西。”

“迷龙,你带着陈专员的弟兄们一起过去。”王凌也适时的吩咐道:“让不辣他们也帮一下忙!”

“是!”迷龙和陈专员的军械师应了一声,然后带着那三百多民夫去搬东西去了。

人多力量大,很快就把临时仓库里的军械都给搬出来了,一个团的装备,满满登登的摆满了整个院子。

摆在最中间的是82迫击炮和60迫击炮,之后是二四式重机枪,剩下的就都是装在箱子里的轻机枪、花机关、长枪、短枪和弹药了。

陈专员拍了拍82迫击炮的炮管,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好啊,好炮,都是好炮!”

“按之前说好的,2门82迫击炮、8门60迫击炮、12挺马克沁、30挺启拉力轻机枪,长枪共1400支、短枪和花机关各100支,以及相关的配件和配套的弹药。”王凌道:“一个团的装备全都在这里了,一颗子弹都不差!”

“陈专员可以清点一下。”

陈专员也笑道:“清点就不用了,我相信王长官的信誉,您说不差就肯定不差!”

王凌坚持道:“陈专员,我刚刚就说过了,还是清点一下吧,这样你我都放心一点,也能为下一次交易打好基础。”

陈专员的眼睛一亮:“那我就冒犯了!”

说完,他就吩咐身后的一个人去清点武器数量,然后让人把驮马身上的箱子开始往下卸。

“王长官,这是我们购买这批物资的货款。”陈专员道:“按照我们之前说好的,每匹驮马作价八百大洋,二百五十匹黔西南驮马冲抵二十万的货款、另有二十万换成大黄鱼。”

“现在大黄鱼兑大洋已经到了1:400的比例了,所以大黄鱼一共有五百根,装了两个箱子。”

这个兑换比率倒也合理,一两的小黄鱼兑大洋差不多是40个大洋,十两的大黄鱼兑400也正常,虽然明知道滇军自己兑肯定不是这个比例,但那是人家的本事,所以王凌也不打算计较了。

也就是现在还能有这个比例,要是再过两年那就就更低了,等到46年、47年的时候,小黄鱼、大黄鱼什么的,都没美刀那个纸币值钱了。

看王凌没有提出异议,陈专员继续说道:“剩下的六十万全都是现大洋,我们付的是半开,一共一百二十万个半开。”

“所有的货款全部都在这里,也请王长官清点一下。”

王凌点点头,对迷龙道:“迷龙,你去通知一下参谋长,然后把戴胜希、林译和孟烦了都叫过来,一起清点一下货款。”

“是!”迷龙小跑着出去叫人去了,很快就把人给叫来了,互相寒暄了几句之后,快速的进入到了清点的状态。

在众人互相清点的时候,王凌取出了一包香烟,分了一支给陈专员,又拿出一个让陈专员眼热的全金属打火机给两人的烟都点上,抽了一口之后幽幽的问道:“陈专员,不知道山炮和药品,贵部需不需要?”

军火贸易实在是太暴利了,王凌现在有些舍不得放下这一产业,并打算继续发扬光大。

于是,他向陈专员抛出了一个诱饵。

陈专员弹烟灰的手一顿,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王凌:“王长官,您的意思是……”

陈专员有些不敢想,那可是山炮啊,在国内都不能用稀缺来形容的超级稀罕的物件——除掉迫击炮、战防炮、机关炮这些小炮,全国一共六百五十多万大军一共不到一千门的75mm口径以上的火炮,这你敢信?

想想看,整个滇军一共四个军十二个师,还有数十个地方保安团,二十多万大军,一共只有不到50门75mm口径以上的火炮,火炮数量低到让人落泪。

就这,滇军都算是地方军当中装备比较好的了。

可想而知,国内火炮的稀缺程度了,那真的是让人闻之落泪的地步。

山炮这东西可不比迫击炮,那基本上是不可能流露出去的,大家现在用的都是以前的存量,哪怕没炮弹了、膛线磨光了,也宁愿留在手里当摆设,不可能拿出来卖的。

这位王团长,哪怕背后有个战区司令长官做靠山,也不可能这么败家吧?

面对陈专员探寻的、不可置信的目光,王凌笑道:“我手里有一批沪造克式75mm山炮和配套的炮弹,但是这个炮我不喜欢,所以打算出手,不知道贵部感不感兴趣?”

“这批火炮是沪厂的最后一批产品,出厂之后还没有使用过,都是全新的。”

沪造克式75mm山炮属于前清的老古董,最早仿制于1905年,那时,袁大头正在组建北洋新军,他的眼光锁定了克虏伯公司生产的两款新式火炮,分别是75毫米山炮和75毫米野战炮,并将这两款火炮的生产技术引入国内,由沪海兵工厂进行生产,成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火炮。

袁大头也在努力的实现这两款火炮的国产化,其中山炮的生产任务被交给了沪海兵工厂,沪厂在汉斯工程师的帮助下,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