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军官福利社(1 / 3)

“都有哪些人自愿加班了?这个全团放假的日子他们还加班,让团部小食堂给他们加个餐!”王凌翻开文件看了一眼:“咱们这次一共发了十六万个半开?”

关兴回答道:“准确的说是十六万三千一百六十八个半开,一共有四千八百九十七个人领饷!”

“自愿加班的主要是后勤处和警卫连。”关兴道:“尤其是后勤处,因为试行了军官福利社的缘故,他们是最忙的,因此没有一个人休假,林副参谋长更是亲自坐镇。”

“我也吩咐下去了,小食堂随时都有热菜热饭。”

王凌点点头:“挺好的,咱们现在也是一个五千人的大团了,放到晋绥军这样的部队里,这都赶上一个师了!”

“不错,不错!”

说着,王凌抬头看向关兴,道:“老关,咱们还得努力啊,争取早日挂上将衔,不然总感觉这个衣领轻飘飘的!”

“你说这校官的领章是不是偷工减料了,怎么就压不住我这燥热的心呢?”

这话虽然有点玩笑的成分,但独立团现在都已经快五千人了,放哪里都是一个旅的规模了,说挂将衔好像又不是开玩笑了。

之所以独立团现在能有那么多人,自然是把禅达保安团给收编了的缘故,剔除掉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又招了几个自愿参军的学生兵,这才到了现在这个规模。

那天喝花酒的细节就不用多说了,反正王凌是见识到了民国的人真的玩起来是能玩的多花的,王凌表示自己是长见识了,他一个连后世商K都没去过的人差点在场子上丢了洋相,然后就决定以后再也不去了。

呃……

说起来,他没穿越的时候连商K都没去过,也没见过后世人能玩的有多花。

也就是有关兴这个在场子上一副不近女色老干部派头的人作伴,王凌才没有暴露自己还是个初哥的事实。

但收编保安团的事情也不是那么顺利的,或者说,至少没有王凌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按王凌的想法,这花酒也喝了、人也笼络住了,李晓带着两个营长已经拍着胸脯表示要跟着他好好干了,剩下的无非就是打个招呼、走个过场了。

但是没想到啊,最后禅达县长居然不放人。

按照现在的制度,保安团虽然也穿着军服,执行在地方上维护治安的任务,但它并不归军政部管理,而是由各省衙门里的保安处(46年改编为省保安司令部)指挥的,放到县里来说,县长就是保安团的最高指挥官。

如果县长不放人,王凌还真就办不了这个事情,他总不能带队把县衙给砸了吧?

王凌也能理解县长那个半老头子的顾虑,毕竟现在要组建远征军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有点渠道的人都知道小鬼子要从南边打过来了,这个时候自然是想手里能有一支用得上的、过得去的保安力量的。

这不仅仅是禅达县长一人是这个样子,澜沧江两岸的几个县的县长都是这么干的。

但理解归理解,却并不能使得王凌放下收编保安团的决心,要不是影响力不够,强上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弹,王凌都想把滇西这边的保安团都给收编了。

为了表达诚意,王凌几次上门和县长商讨这个事情,提出了不少很有诚意的条件,底线也是一退再退,还承诺拿出一笔钱来支持禅达的发展,但是那个老匹夫就是不松口。

王凌被弄的耐心全无,正打算学学李云龙耍无赖,卷铺盖卷住县衙里磨老头呢,县长突然松口了,连人带装备打包给送过来了。

当然,王凌也不是那种赶尽杀绝的人,知道县长不松口是为了禅达的利益考虑,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现在突然松口了,但王凌也没有真的就给一口吞了。

人留下,装备送回去。

按照王凌之前的那笔军火交易来看,那就是几十万的装备说不要就不要了。

别人不知道王凌是看不上这些装备,只觉得王团座大气,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就这样,关兴的表弟李晓,连同他的保安团,就一起姓了王了。

王凌也没有食言,当即就任命李晓为炮兵总教官兼炮营营长,享受副团级待遇,全权负责炮营的组建事宜,而他的保安团也整编成了四个连,王凌承诺会给他们第二营的番号。

于是,二营和炮营这两个还没有落地的营,因为都是参谋长关兴拉来的缘故,被独立团内部认为是关兴的人,喜提“参谋系”的外号。

王凌和关兴二人听到这个“派系”的名号的时候,也是摇头苦笑。

尤其是王凌,怎么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于划分派系,哪怕是团结如一家人的一个团里,也要划分出一个两个的派系出来。

这要是以后自己结了婚,岳家有能当兵的人进入了自己的部队,是不是还得划分出一个“外戚系”出来?

真的是理解不能啊!

……

军官福利社,是王凌提出来的一项福利设施,挂在后勤处下面,其形式更类似于后世六七十年代的供销社,区别是不要票,且目前只对军官开放。

但在王凌的计划里,这个福利社的最终形态应该是军人服务社,只为独立团的官兵提供一些或紧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