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周老轻啜了一口茶水,慢条斯理的说道:“国家危难至此,军队建设是重中之重,老夫对此也不是不能理解。”
“按理说,我们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年轻人,投笔从戎也是一件雅事。”
王凌面露喜色,一句“理解万岁”刚要说出口,耳边就飘来了“但是”两个字,吓得王凌一个激灵。
就是“凡事都怕但是”的那个“但是”。
“但是,被贵部孟长官招走的都是青年男学生,还都是有一些成熟的技能在手,他们走了之后,我们之后的学校建设就难以为继了。”
周老不厌其烦的讲述了这支队伍的由来和实际遇到的苦难,王凌也把这支队伍给搞清楚了。
原来,被孟烦了拦截下来的这支队伍并不是一个学校的,而是由一个技工学校、一个省初等师范学校、两个教会学校和一个省女子高中一起组合而成的学校迁徙队伍,五个学校所有师生加起来,到这里一共还有二百三十七人。
周老等四人是几个学校当中威望最高的几人,也是校长级别的人物,因此被大家推举为首领,一路上的大事小情都由他们几个开会讨论并做主。
剩下还有一名修女教师、一名神父教师、三名女教师和一名男技工教师,此时他们正带领着学生们驻扎在禅达城南,等待着周老等人的消息,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他们从赣南出发,路上汇聚在一起的,途径赣南、湘南、川渝、黔省等地,一路跋山涉水最终到达了这里,路上有人离开队伍返回了老家、有人热血上涌报名参了军、还有人陨落在了路上,最终只剩下了这二百多人。
他们是此时成百上千个学校西迁的一个缩影,区别只是这支队伍里女性居多。
各大学校西迁是从抗战之初就开始的,很多高校是官府组织的,也有很多学校是响应官府的号召自发的进行西迁的,其目的地多为川、黔、滇诸省。
当然了,也有很多学校没能及时搬迁,最后陷在了沦陷区里。
像这种几个学校合并到一起,互相扶持着西迁和办学的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南联大。
学校西迁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趣事发生,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张雪峰的视频,里面最著名的就是赶着鸡鸭鹅、扛着人体骨骼标本西迁的故事了。
说回这支西迁队伍,他们当中以女性居多,男性的数量还不到三分之一,结果被孟凡了招募来的六十七个人当中就有五十个男性,这些经过长达数千公里迁徙的男学生是这支队伍到达目的地后重新建校的底气,也是护卫队伍安全的依仗。
现在他们被孟凡了给招募了,导致了迁徙队伍不得不停下来,这几位老教授也不得不找上门来。
王凌可以理解几位老教授的这种担心,在几千公里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没了这些精壮男子的保护,很难想象这些女学生们会遭遇些什么。
这些女学生为了不陷于虏手而跋涉千里,不畏艰难困苦,只为了一句“不当亡国奴”就咬牙坚持到了这里,其中年纪最小的才16岁,哪怕她们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也足以称得上一句“巾帼英雄”。
这样的人,损失一个都是让人心痛的事情。
而周老的意思也很简单,人是独立团招走的,现在学校面临困难,独立团必须要给一个交待出来:
要么,独立团把人还给他们,他们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继续他们的迁徙之旅;要么,独立团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方案,解决他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缺钱缺粮还缺重建学校的人力的问题。
选择权在独立团。
还人?
说实话,王凌舍不得。
那些人王凌都见过了,年轻、有活力、有学识,还有对鬼子的满腔的愤恨,是顶好的军官苗子。
不还人,那就得给周老他们一个满意的交待,解决掉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王凌沉默不语,周老等人也不着急,慢慢的品着王凌从系统商城里买来的茶叶,等待着王凌的回复。
良久,久到茶水已经要被喝完的时候,王凌抬头看向周老,道:“周老,孟连长招回来的人正是我团现在紧缺的人才,所以还给您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有一个想法,或许能够解决您的问题,也算是我为贵校出的一份力。”
周老笑道:“长官但说无妨!”
王凌斟酌着说道:“既然周老你们几个学校是合并迁徙的,也走到禅达这里了,那不如就干脆留在这里,合并办学好了!”
“禅达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人口众多,禅达十八乡也有不少的私塾,小学也有,但却没有高等学府。”
“你们来了,正好可以形成互补,相信禅达县衙还是很高兴出钱出力的。”
周老点点头:“禅达倒是个好地方,又处于大后方,可我们想要在这里办学,各方面还是有困难。”
“不知周老还有什么困难?”王凌大气道:“尽可以和我说,我还算有些能力,能帮忙的我一定帮,我的参谋长是禅达本地人,我帮不了的,还可以找他帮忙。”
关兴错愕:啊?这里头怎么还有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