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独立团的炮兵营(1 / 3)

地元星,炎夏历4011年、西元1941年,12月7日。

上午八点,演习各部进入了横澜山和南天门上的预设阵地,随着演习总指挥部的一声令下,“滇西独立团澜沧江实战演习”正式拉开了序幕。

本次演习几乎动员了独立团所有的即战力,步、炮、辎、通、医、工等多兵种联合参演,模拟我军渡(澜沧)江攻击被敌军占领的南天门的战斗。

演习总指挥部设立在祭旗坡,纠察连全员下发,深入到演习双方的各条阵线当中,充当前沿裁判。

祭旗坡这里早就被雇佣的民夫们修理过一遍了,那些碍眼的树木被砍伐一空,把总指挥部设立在祭旗坡最高耸的悬崖边,把120倍的炮队镜往那一架,居高临下的可以把江两边的“战斗”情况尽收眼底。

为了激励官兵,王凌还邀请了禅达的士绅贤达们前来观礼,为首的正是关兴的父亲。

因此,这场演习不仅仅是对官兵们的检测,更是对独立团指挥中枢的一场考验——这要玩砸了,关兴可就无颜以对江东父老了。

嗯~~王凌老家在苏北,所以不用担心丢脸,真出了问题,对现在的独立团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唯一的漏洞就是刘海荣,但估计他也是不敢乱说的。

那这压力可就给到关兴这边了,因此关兴还是比较紧张的,演习计划搞了四天,沙盘推演搞了两天,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大的问题,而这,也可以算是演习的一部分,因为这对团部的参谋们也是一种历练。

现在,到了见真章的时候了。

……

作为全团的火力打击核心,“战争之神”称号的拥有者,炮营率先发言。

最先登场的是炮兵营的九四式75mm山炮,三个连共计12门九四式山炮在军官们的指挥下,分成两个阵营疯狂向澜沧江两岸倾泻着火力。

声声怒吼吸引了禅达十八乡所有人的注意力,也就是独立团这一个多月以来每天都要打几炮,演习之前也向禅达十八乡做了公告,不然大家肯定以为是鬼子打过来了。

祭旗坡上,那些被邀请来观摩的士绅贤达们也震撼于战争之神的威力,然后纷纷称赞起“王团座治军有方,不愧是中央军校的高材生”来。

王凌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炮营,此刻正散发出雷霆般的威势,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

炮兵营,倾注了王凌最多心血的部队,全团人员规模最大的营级单位,其规模之大,放在其他任何的国军部队里,都足以升格为师属乃至军属的炮兵团!

其下辖一个营部连(同步兵营营部连)、一个后勤保障连(辖两个运输排、两个工程排)、一个4门制105mm重山炮连(辖两个炮排、一个辎重排)、三个4门制75mm山炮连(辖两个炮排、一个辎重排)、一个8门制的37mm战防炮连(辖两个炮排、一个辎重排)和一个12门制的20mm机关炮连(辖两个炮排、一个辎重排)。

全营编制总人数超过了1500人,装备4门法制施耐德M1919式105mm山炮、12门日制九四式75mm山炮、8门苏制M1930式37mm反坦克炮和12门厄利空20mm高射机关炮。

其中的主力,自然是那十六门山炮了。

这些山炮也都是王凌花了一夜的功夫,在系统商城里进行多番对比,最后确定下来的装备。

M1919式75毫米山炮由高卢鸡施耐德公司1在919年研制定型生产的火炮,其本意是为在一战战场上对抗不讲武德的汉斯的100mm口径以上的火炮——高卢鸡原以为75小姐可以包打天下,但是汉斯人不讲武德拉过来105乃至150mm口径火炮,使得高卢鸡落入下风。

于是气急败坏的高卢鸡向国内的各大兵工厂下达了研制100mm以上口径轻型压制火炮的任务,施耐德拿出来的就是这款火炮,只可惜拿出来的时间太迟,一战已经结束了。

没办法,施耐德公司只能四处兜售这款火炮,不少国家都买了,因此出现在王凌的手里也不能称为稀奇。

该炮的设计定位是师属轻型压制火炮,主要用于山岳地区作战,精度高、重量轻、易操作,全重还不到800公斤,可以拆卸为八个部分由驮马驮载,但是其炮弹的重量达到了12.4公斤,威力相当大,最大射程也达到了8400米,是为丛林山地作战量身定做的重山炮。

该炮的亮点是成功应用了断隔螺式炮闩闭锁机(利用螺纹配合来实现关闩闭锁的机构),螺式炮闩的好处是重量轻,闭锁的螺纹齿是环绕炮闩四周的,闭锁牢固受力均匀。

它的应用为现代火炮的发展开启了新方向,为无药筒发射技术的使用做出了技术铺垫,在当时属于很先进的火炮了。

可惜的是,该炮在二战时期汉斯入侵高卢时并没有发挥其本身应该起到的作用,一部分火炮流入到汉斯的手里,被汉斯编进了山地步兵师里。

鬼子也进口过一些这款火炮,并在1939年仿制定型生产了九九式105mm重山炮,但是鬼子的九九式山炮的性能赶不上原版的1919,最大射程更是只有7800米,比原版低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