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上任遇冷(3 / 3)

警中剑 黎九天 4750 字 2016-08-15

王辉的意见。

按照惯例,警令部都安排一名年轻民警负责局长的事务与简单的文字材料,作为兼职秘书。

姜山不想为难警令部,没有发现王辉的明显缺点,就表示同意,按照他们的意见办。

他借机给于大林吃了一份定心丸。

对警令部近期的工作进行了肯定与表扬,并放权给他。

“非原则性的事务,严格按照规定,警令部决定办理就可。不需要事事都请示。”

他深知警令部的不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们循规蹈矩惯了,服务经历过多任领导,最大的期望是未来得到重用,不会在一些小事犯低级错误。

再说了,跟领导时间长了,无论是见识还是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都没的说,素质普遍高于其他警种的民警。

警令部事务性的事情头绪多,针头线脑,十分繁琐。

于大林还是党委委员,局长的许多事情,需要他出面代表,直接处理。

确定下王辉跟着姜山做秘书,他就征得姜山同意,自己也就脱开身,去履行职责。

姜山在王辉陪同下,活动也就相对自由轻松起来。

其中,于大林身为党委委员,对全局的情况掌控熟悉。

姜山作为班长,需要尊重他的意见建议,也是为了让于大林有更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自然,于大林尽心竭力地表现,精心谋划,周密安排,无懈可击,也值得信任。

这也是姜山想要的效果。

王辉年轻,缺少经验,凡事以局长为主,他为辅。他只管汇报情况,没有自己的态度,由局长做出决定。

这样,相两比较,反衬出了于大林的成熟与老练,也显示了他的忠诚与负责。

姜山了解到王辉是青城当地出生长大的,就让王辉领着自己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明察暗访,多了解些实情。

有时,遇到有王辉的警院同学,姜山还会让王辉悄悄约出来,一起吃个便饭,借机了解基层一线民警的真实想法。

这样一来,如鱼得水,扎根下去,接了地气。

姜山仿佛年轻了许多,全然没有了刚上任时被沉闷气氛压抑得心情不爽的感觉。

他头脑中渐渐冒出办法,谋划出激浊扬清,策动全局的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