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贵卖来稳定物价。
汉宣帝元康年间连年丰收,谷价贱卖到一石五钱,种地的亏了血本,辛苦了一年种下的粮食只得贱卖。大约就在这以后,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把“平准法”着重施之于粮食的收贮,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粮仓,收购价格过低的粮食入官仓,以“利百姓”,这种粮仓便有了“常平仓”之名。后来,这成为一项正式的国家制度被固定了下来。
再到隋唐,除了有“常平仓”之外,还扩建了义仓、广惠仓、惠民仓,它们都是为黎民百姓造福的仁政,那么既然已经有了常平仓,为什么王安石还要推行有息贷款的“青苗法”呢?
所以,眼下赵顼也是问了王广渊这个同样的问题:有了常平仓,为什么要放青苗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