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
"黛雅在东煌办演唱会的工作量,绝对要远超现在,在南朝办演唱会的一切。"
骏辉:"你们可能不太了解东煌的情况,我和明昊刚刚为什么说我们听大家的安排。"
"那是因为在我们两个看来,这件事想要在两周内办好的成功率,实在太低。"
"就私心,我们肯定不想放弃这个回自己国家开演唱会的机会。"
"但我们也很清楚在东煌办大型演唱会要考虑的东西有多么的复杂。黛雅她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活动人数的暴增,还有东煌辽阔的国土面积下,粉丝也就是观众的交通问题。"
明昊:"对,虽然黛雅有提到过,说在免去租金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完成一场高上座率的演唱会,就可以回本。"
"但我们在金陵这个城市的人气,应该还没火到能一次召集六万本地人来看演唱会的程度。"
"我们的演唱会要想做到高上座率,就必然需要有东煌其他省份的观众,不远千里万里地从其他省份赶到金陵。"
"虽说这只是国内的出行,但以东煌的国土面积,这种级别的出行基本不可能临时决定。"
骏辉:" 也就是说黛雅在做出这个挑战的同时,就必须要在接下来时间里,以最快速度官宣我们的演唱会。"
"如此一来,才能够给到外地游客和观众准备时间。但这也意味她在必须提交官宣宣传的时候,手上几乎没有多少可以用于宣传的物料。"
"所有的东西都太临时了,她必须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东西做到一个"面子上过得去"的程度。"
"我们这边虽然同样任务不轻,但我们好歹只需要歌曲和舞蹈两件事。"
"但黛雅那边是真的有做不完的工作,而且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乱七八糟的小麻烦。"
伍兹:"总而言之,最近这几天所有人都尽可能顺着她来。"
"只要她没有因为忙晕了,做出什么绝对错误的决策,否则大家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和她犟。"
"人……尤其是创作者在从零开始负责一件事的时候,都是很敏感的,这种时候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在心态上,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伍兹颇有感触地回应着。
他以前搞出道曲的时候,也经历过这种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的高压状态。
这种时候的"创造者",几乎就是一个行动的地雷。
而且是一碰就炸的那一种。
这不是他们脾气差,也不是他们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而是在那个时间高度紧迫的状态下,他们真的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计划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偏差。
纵然他们的企划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却绝对是在她的所有设想中,一个最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标准,也就是及格线以上的安排。
这种时候任何一丝一毫的变动,都会牵扯到很多的东西。
你可能只是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改动,但就是这一点点的小改动,也有可能会牵一发动全身地影响整体流程的顺畅。
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改了这个,就要改那个,改了那个,就可能要去再搞那那个。
这中间的流程实在太过复杂。至于他刚刚为什么会选择冒险提出新歌,则完全是因为他知道眼下所有的流程安排才刚刚起步。
秦黛雅还没有来得及构思好整体的演唱会框架。
而且他在赌,赌秦黛雅自己也因为这个过短的准备时间,而不得不在告知他们之前,就做出了很多妥协。
她为什么会提出在七首现有的中文主打之外,尽可能以小分队的形式,来演绎抒情歌,现有的Kpop中文舞曲。
归根结底就是时间不足,以至于让她不得不选择用其他歌手的作品,来填补歌单的不足。
哪怕这个决定会导致其他歌手的曲目数量,会超出他们的原唱作品。
但即便如此,她也依然没有别的选择。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对中文歌的曲库进行多少进一步的扩充。
六万人的演唱会,他们怎么样也要上二十首歌。
那么如果已经确定要选用全中文歌单,就意味着在演唱会上除了七首主打歌以外,剩下的十三首歌,全部都要考虑中文版本。
哪怕秦黛雅这么说应该是给他们预留了一定的调整额度,他们也必须抱着全中文的态度去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争取缓冲的空间。
他们甚至已经在思考要不要干脆让骏辉和明昊两个东煌人,直接借着这个机会出自己的Solo单曲。
秦黛雅很清楚若是一场演唱会上的翻唱曲目多于原唱,会造成多么不好的影响。
但他们真的别无选择。所以伍兹才会在那个时候提出发一首新的中文团曲。
因为只要有那一首首发的新歌在,就能够避免翻唱曲目太多的尴尬。
伍兹估摸着秦黛雅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选择尽可能尝试在短时间内将那首新歌完善。
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眼下的这场演唱会都是数不尽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