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 章 李纲自述白!(1 / 2)

「吾叫李纲,字文纪,是从北周霜雪走到唐朝璀璨的孤臣!」

「这辈子最重的身份,是“太子师”!」

「最痛的宿命,是看着三位储君从东宫走向末路,而最想伸手拉一把的那个,我却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你们……称我为太子杀手!太子克星……」

「与其说是皇帝选择了我,倒不如说命运戏弄了老夫」

「老夫一生跌跌撞撞过了八十五个春秋,徒留遗憾半生惆怅,诸君且听我,慢慢道来!」

伴随着李纲的声音天幕上的画面犹如河水一样荡开涟漪!

画面中此刻的李纲正值壮年!

正在望着眼前的一人。

那人身穿盔甲,骑在乌黑骏马之上,身上气势颇为不凡!

身旁还有一面绣有“北周”二字的大旗!

「老夫我初入仕途时,就在北周,当时北周只是半壁江山。」

「那会儿我在齐王宇文宪府中做参军,日日看着这位王爷治军理政,心里想的是“得遇明主,当以死报”。」

「可我没料到,最先让我看清皇家薄情的,是太子宇文赟——也就是后来的北周宣帝。」

「宇文赟做太子时,仗着武帝宇文邕的偏爱,整日耽于享乐,朝堂上下敢怒不敢言。」

「唯有齐王,屡屡直言劝武帝约束太子,说“储君乃社稷根本,若纵容失教,他日必祸国”。」

「这话传到宇文赟耳朵里,他恨得牙痒痒,却碍于武帝威严,只能暂且隐忍。」

「武帝驾崩那日,宇文赟继位,第一道旨意就指向了齐王。他罗织罪名,说齐王谋反,派禁军围了齐王府。」

此时画面中,先前威武不凡的将军,此刻成了身穿脚镣的囚徒!

眼神中也没了先前的凌厉,有的只是麻木与悲愤……

画面翻转,这次是在朝堂之上。

李纲此时正在叩首力辩,“齐王忠君爱国,何来谋反?”

“陛下若杀忠臣,必失天下心!”

宇文赟坐在龙椅上,笑得阴狠,满脸不屑“一个小小参军,也敢妄议朝政?”

“朕才是皇帝,谁有罪,朕说的算!”

“拖出去,与乱臣同罪!”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这眉头微皱。

太狂妄了,这货有点太狂了?

忠臣劝谏,就有罪?

这是何道理?

魏征看到这,瞬间觉得自家的陛下其实除了贪玩也挺好了。

他要真摊上这样的,别说谏言了,估计能进大殿的门都够呛!

李纲与他同为谏臣,宿命却大不相同。

……

「最后是朝臣求情,我才捡回一条命。可齐王终究没能活下来,死后连棺椁都没有。」

「我趁着夜色,偷偷背着皇帝去收尸,在乱葬岗上挖了个坑,亲手把他埋了。」

「再到后来隋朝开国,文帝杨坚听说了我为齐王收尸的事,说我“有忠义骨”,召我回朝做太子詹事,辅佐太子杨勇。」

「当时的我自认捧着一颗赤诚之心,一头扎进东宫的旋涡里,认为我能做好这个差事!」

「杨勇刚开始是个好孩子,为人也仁厚,见了我总恭恭敬敬地喊“先生”,也算是个好太子,我欲倾囊相授治世之道,苦劝他戒骄奢、远奸佞!」

「起初他做的还算不错,只是不知何时起他变了,把我的劝谏当成是腐儒多言。」

先前的画面再次浮现!

宴饮时,杨勇拂袖大骂“扫兴”;

朝堂上李纲劝他避党争,他转头便与外戚勾连。

此刻画面中!

李纲拉着杨勇积极劝说着!

“太子啊,帝王家无小事,你得学着藏锋芒,得让陛下和皇后看到你的心!”

杨勇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先生,我做的都是问心无愧的事,为何要藏?”

“若无事先生便退下吧!”

……

天幕前。

大汉!

“这叫什么?这叫良言难劝该死鬼!”刘邦不屑的说着。

就杨勇这样的,说好听的正直……难听点就是他妈的傻子!

这样的二傻子,在我们村我能给他忽悠瘸了。

真的,太他娘的天真了!

「就这样一直到后来杨广设计,说杨勇要“厌胜”诅咒文帝和皇后,文帝大怒,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立杨广为储。」

「再到杨广登基,杨勇被赐死,我躲在乡下,听着隋朝一步步走向混乱,日子虽苦,但好在没有勾心斗角,倒也乐得清闲!」

「再然后隋朝覆灭,李渊创建大唐,就派人把我从乡下接回长安。」

「那时我已到了耳顺之年,六十有二,已经半截身子埋进土里了,走路都要扶着人。」

「李渊让我做太子詹事,辅佐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比杨勇有心计,比宇文赟沉稳,见了我会亲自扶我坐下,还会让内侍给我端热茶。」

「我以为前番教训够深,便更尽心——教他平衡朝堂势力,他偏信李元吉的挑唆;劝他善待秦王,他嘴上答应,转头就听信齐王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