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八百壮士和税警总团(3 / 4)

血魂1937 负凌云 6242 字 2017-01-13

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采购美式装备,装备了欧立根防空机炮、维克斯两栖战车,步枪主要是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枪或比利时的FN1924/30步骑枪。

到后来,国民党政府允许税警总团拥有德国正规军的武器装备。步枪主要是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枪,轻机枪多是进口的捷克ZB26,重机枪则多为马克沁二四式水冷式重机枪,手枪自然是名闻遐迩的7.63毫米毛瑟M1932,甚至还配备有“卡登.罗伊德”超轻型坦克。

从两只部队装备的武器来看,基本上税警总团有的99师都有,轻武器除了汤姆逊基本可以通用,税警总团的王牌是战车,而99师的王牌则是火炮。

要是能把这两支部队揉在一起,那可就真的是中国军队的第一王牌部队了。

如此看来,99师和税警总团是在是太像了,从人员到装备,甚至是指挥官的作战思想,就连在中央军里面不受人待见的地位也是一模一样。

南京政府的军队里面,能让黄浩然看上眼的也只有税警总团和中央教导总队这两支部队。

教导总队是最高当局的御林军,黄浩然也只能想想,税警总团却大不相同,虽然税警总团的战斗力绝对不在中央教导总队之下,但是税警总团现在在南京军队系统里面的处境却有些尴尬。

这主要是由于税警总团不是苗根正红的“嫡系”。

宋子文更是为了税警总团和最高当局闹了好几次。

首先是宋子文一开始就没有对最高当局说实话,最高当局一直以为税警总团不过是一支无足轻重的小部队,宋子文一直使得是瞒天过海的手段,所以,税警总团的出身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其次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时候,宋子文那时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日本的严重威胁。他几度飞往北平与张学良、汤玉麟会谈。为应付华北突发事变,更与陇海铁路局局长钱宗泽秘密商妥,备足30多列车,集中于海州,把税警总团一下子全部运到郑州,准备开赴北平。

此事被河南省主席刘峙发觉,打电话告知最高当局。老头子大发雷霆,说叫税警总团开回原防,否则缴械。担任总团长的温应星不敢违抗,率部返回。最高当局仍不解气,逼宋子文辞去了财政部长职务“出国考察”。

最高当局容不得非嫡系军队里面出现一个如此强大的存在,于是他命令驻防徐州的第二师师长黄杰接任税警总团总团长。宋子文苦心经营的军队,被最高当局轻而易举地吞并了。

可笑的是,黄杰不久迷恋于蓝衣社活动,疏于本职,再加上宋子文的旧势力在税警总团里面依然占据了相当的多的职务,于是税警总团的内讧不断,终于导致训练松弛,战斗力有所下降。

税警总团在淞沪抗战中虽也有出彩的表现,但是和这支部队的实力还是显得有些不相称。

尤其是部队的伤亡,大的有些离谱。

至11月3日,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五千,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

由于税警总团的“归属问题”到现在都没有解决,所以他们的后勤保障就一直不太顺利。

中央军把他们当异类,地方部队又把税警总团当成了“嫡系”, 税警总团一下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夹心饼干”。

大量的伤员被送往武汉,税警总团在淞沪的部队是越打越少。

黄浩然知道最高当局早就有了将税警总团“消化掉”的打算,不过黄军长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那就是他打算从最高当局的嘴边抢点肉吃。

税警总团的兵可都是精兵,黄浩然实在是不愿意让这样的一个大便宜从手边溜走。

税警总团的兵员素质到底有多高?

举个例子就可以解释:

1932年淞沪协定签订之后,税警总团调离上海,开赴苏北徐州以东两淮地区整训。在宋子文和德国顾问团的支持下,税警总团在海州郊区建立了一个军官队和军事总队,轮流抽调军官、士兵,加强射击训练。

1933年税警总团期间参加48个军级单位举行射击比赛。孙立人税警第4团占了个人前十名的7位,并夺取团体第一名。

税警总团的兵员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黄浩然看着每天通过常熟后运的大批税警总团伤员,眼睛里面都快要滴血了,他恨不得立刻将这些优质的士兵全部拐到99军来,这些日子黄军长看部下的眼神都有些渗人。

可是这样的命令总归不好从他这个军座的嘴巴里面说出来,于是黄浩然急得在地下指挥部里面团团转。

还是范介范参谋长领会出了黄浩然的意图,范介用帮忙抢救伤员的名义截留了一部分税警总团的伤员,黄浩然立刻眉开眼笑的夸了范介一整天。

于是沈老二这个一根筋的不乐意了,沈元龙心想范介又不是做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