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运到洛阳。上行下效,他手下的官兵更是变成了土匪。临走之前,韩复榘又下令焚烧许多重要建筑。顷刻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济南全城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第三集团军撤退到泰安之后,韩复榘才将他弃守济南的消息告诉了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德邻,中午时分,最高当局从武汉发来电报,要韩复榘“立足泰安,反攻济南”。 韩复榘阅后冷哼一声说道:“老子就不反攻,看你能怎么样?”
稍后,又接到李德邻电令:“你部务必死守泰安。”
韩复榘回复道:“南京将失,何守泰安?”对于李长官的电报一样是置之不理。
之后他的第三集团军不顾军令,继续撤退。日军长驱直入,山东几千万民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27日晚8点,南京城里面的黄浩然接到了可以撤退的命令,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南京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中山门于傍晚时分失陷,谷寿夫的第6师团也在稍早的时候攻占了雨花台,中华门,变成了光华门第二,冯圣法的58师和何大如的部队依据着城墙死守,鬼子有了攻占光华门的经验,一上来就用重炮和炸药炸塌了一段城墙,要不是何大如带着部队赶过去堵在了口子上,也许中华门也将陷落。
白下区的99师依然和日军的第9师团激战着,吉佳良辅的部队还在不断的获得增援,而黄浩然能做的只不过是将最后一个新兵团也交给了沈老二。
日军的炮艇已经出现在了南京的江面上,渡江航线被迫中断,有了日舰的引导,日本空军的轰炸越来越精准,码头,船只成了鬼子优先攻击的目标,黄浩然命令汪焕之用剩下的船只运走了一批难民和辎重部队,留守下关的宪兵第二团被抽调到了国际安全区,那里还有十余万百姓没有离开,他们需要军队的保护。
撤退,也是一门大学问,南京卫戍军经过多日激战依然还剩下十多万的军队,番号军种更是繁杂到了极点,黄浩然可不希望他的撤退命令让这十几万军队陷入混乱,淞沪大撤退时的惨景还历历在目,现在南京卫戍军全凭最后一股血气之勇在支撑,如果这个撤退命令处理的不好,那就会演变成一场大溃败!
好不容易将南京城里面的平民减少到了十几万人,黄浩然可不希望自己的南京卫戍军来凑足那三十万!
一想到三十万这个数字,黄浩然的热血就往上涌!
士兵的归宿就是战场!他不允许他的官兵放下武器被日本人砍去脑袋,黄浩然希望他的兵都能死得其所!
这场大撤退必须是各部之间有秩序的相互掩护着徐徐后撤,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顺路带走更多的难民。
每一条中国人的性命都是宝贵的,黄浩然都舍不得!
这些天政治部的人一直在做德国人拉贝的工作,很多难民只相信拉贝,这个德国老头子不走的话他们也不走,黄浩然真的很想用武力驱赶这些难民,保住他们的性命,但是现在他的手头上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执行这项任务,所以,只能让人去说服拉贝。
南京城现在的局势决定了这几十万军队和平民只能从西面沿着江边撤往芜湖,南京卫戍军的战线需要慢慢的后移,黄浩然决定集中兵力在钟山到中华门一线继续死守,然后将钟山以北到江边的几只地方部队先撤到中央军的背后然后交替掩护节节后退,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中央军的作战能力比较强,对付起鬼子的第一波追击更有把握一些,如果刚开始就让已经损失过半的地方部队去掩护中央军,地方部队的将领一定会有情绪,内部出现了分裂,那接下来的战斗就不好打了。
钟山是南京制高点,是鬼子一旦占据了这里,那么就等于居高临下控制住了整个南京全城,黄浩然可不希望他的一举一动都传到松井石根的耳朵里面,再说中山陵的意义也非常特殊,不到最后关头是万万不能放弃的,所以87师还得在山上继续坚持,沈发藻的部队占据了地利,钟山的工事又相当的完备,只要让66军在钟山脚下策应一下87师,沈发藻再打上几天完全是可以的。
有了中华门和钟山这两个支点,再加上各处的阻击战线,南京城区的沦陷速度就会相当的缓慢,这场大撤退也就有了足够的时间。
中华门和钟山,成为了黄浩然现在最关心的两个地方。
为了稳定军心,济南沦陷的消息黄浩然没有告诉下面的部队指挥官,可南京卫戍军本来就是由各个山头的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这些部队的真正主子都很担心黄浩然会把他的本钱放在最后面当炮灰,在黄浩然接到武汉的电报之后没有多久南京城里面各部队的无线电通讯一下子变的繁忙了起来,济南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得满天飞。
南京卫戍军的内部很快便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
罗卓英没有忘记沈发藻,他从陈辞修那里得到济南失守的消息之后立刻便给沈发藻发了电报,他这样做也许是为了回报沈发藻在南京和他一起倒黄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