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自从少帅被最高当局训诫之后,东北军已经成了没娘的孩子吞并这样的“孤儿“要比吞并别的地方军队少了不少的麻烦!
当然,李长官是不会在徐祖贻面前说出黄浩然必定会选择吞并东北军的第二个理由的,这回伤害到徐祖贻的尊严。
这下子调57军来5战区的事情又变得难办了起来,要黄浩然放一直无关紧要的部队来徐州是一回事,叫黄浩然调自己的本钱来徐州就又是一回事了......
李长官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又重新皱了起来,他转过身去面朝着墙壁沉默了起来......
徐祖贻看着李长官的背影,心潮起伏!
平、津沦陷之后,太原、淞沪也相继失守。徐州居民知道徐州面临着空前的危险,市民迁徙一空,徐州市面萧条,形同死城。
李长官到徐州之后,立即发动民众举行抗战运动,召集民众代表大会,策励寸土必争,组织第五战区抗战青年团。南北流亡学生闻风而至,市上行人渐多。为安定人心起见,每日清晨或午后,李长官都要骑马到主要街道巡视一番。
“心情虽极沉重,而态度故作悠闲。”便是李长官私下的自嘲。
徐州的市民见司令长官尚有此闲情逸致,出来试马,相信徐州战局必可稳定,纷纷返回徐州开店复业。没过多久,徐州市面上又变得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起来。人心安定,物质充裕,一座死城恢复了繁荣。
可这伪装的和平到底是不能持久的!
终究还是要和日本人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见高下!
世人都以不同心情猜测着由李长官领导的这支杂牌军,在势头正盛的东洋虎狼之师围攻下的可能结局。
希望,那会是一幕喜剧......
徐祖贻正感慨间,李长官忽然猛地回过了身子,他的面孔因为兴奋而显得有些潮红!徐祖贻愣住了!难道李长官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57军还不如调黄佑臣!如果能把他的99军拉到徐州来!那局面就完全不同了!黄佑臣现在是委座的心头肉,有了他还怕军委会不给我们5战区补充!要想调黄浩然,还得从57军下手!燕谋!你这次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将57军拉到徐州!有了这味药引,咱们才能请到黄佑臣!”
李长官的这些话徐祖贻只听懂了个大概,他还不明白调57军来徐州和调黄浩然来徐州有什么关系,不过既然是李长官的意思,那么徐祖贻只管照做!
在徐祖贻用电报和安庆的第57军军长缪瀓流商谈具体事宜的时候,李长官给最高当局发了一封加急电报......
**************************************************
在开封抓了韩复渠,最高当局的怒气也消了不少,看到笑容再次出现在最高当局的脸上,侍从室室长钱大钧的情绪也跟着变的好了起来。
1938年年初,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在华北与华东两个方向,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苦苦支撑了5个多月的全面抗战,打破了日本侵略者妄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但自己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北起内蒙的包头,包括太原、北平、天津、济南、青岛,南到上海、南京、杭州等重镇,全部被日军所占领。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与对外经贸的口岸,都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财政失去了收入的来源。军事上拥有较为现代化装备的中央军以及地方精锐部队,也都受到严重的耗损,需要进行整补。
对于抗日战争的前途,国际社会普遍都比较悲观。熟悉中国军事最高机密与内情的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在1937年12月30日对德国大使陶德曼表示,即使中国军队的装备能够得到补充,武汉政府也最多只能勉强支持6个月,他建议最高当局应该马上接受日本的和谈条件。而陶德曼大使对中国抗战形势的估计,比法肯豪森还要悲观。美国人也认为中国的后勤支持能力最多只能再支撑4个月。几乎所有的外国驻华人员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武汉政府即将承认失败事实,接受日本的和谈条件。
最高当局心里面非常明白,此时如果他选择投降,那他和他的武汉政府立刻就会被中国千百万民众和各党派愤怒的狂潮所淹没。他是不会干这种蠢事的。降低投降条件,他试过,可日本人不答应。所以最高当局所能选择的只有继续抗战一条。
对于抗战,最高当局并不像汪主席那么悲观。汪主席总认为中国再战必亡。最高当局向来把汪主席的话当做文人之言。他心里很清楚日本人的底牌,只要能在这关键时刻顶住,随着日本人的消耗,国际社会的干预,甚至西方国家的参战,那失败的结局一定属于日本,而不是中国。
在南京失陷之后,武汉政府表明了长期抗战的决心,最高当局已认识到国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