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梦入甲午 第十三章 好官吴大澂(2 / 3)

清末战争 吉林老狼 4187 字 2016-09-08

有铁有铅有煤有炭,弃之不用未免可惜。此机厂之不可不设也。”后调很多探矿人员到吉,发现众多可用矿源。

当时吉林周边更是山多林密,木材资源极为丰富,到处是大树大林,并且松花江水流全境,是极少的不冻之江,伐木入江顺水运,极其便利到江边,长木成串于江面,顺流而下入城来,这也是当时吉林一奇景。纤夫沿岸伴木引,江面圆木顺水行,大木成排又成队,浩浩荡荡运木来。

好官吴大澂到任吉林,在松花江沿岸增设多处码头和渡船,使水路运输基础连成了一体。

那时吉林粮食丰富,松花江水道很深,江宽水大,航道极为便利,水流四通八达,可以直出图们江口,南往可到大辽河,北行从黑龙江可出海…因此当时吉林是周边粮食的主要加工集散中心。

吴大澂增设码头,吉林城航运能力极速增强,现了众多航运散商散户,放木的放木,运货的运货,很是繁忙热闹,更加快出现了金属业、建材业(土砖洋灰,水泥称洋灰),陶瓷业,木器业、造纸业,粮食业,制糖业,缫丝业,染织业,靴帽布衣制造业,毛皮加工业等等,大大小小,五花八门众多近现代企业,如雨后春草升,数日草已高一般成长发展起来。

以吉林城传统的烧锅业(酿酒业)为例:当时就有烧锅40多座,其产销量之大可见一般。

1881年吴大澂提出创办吉林机器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于当时比较封闭和落后的吉林省城来说,绝对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吴大澂考虑道:“一厂之中,以匠头为最要。众厂之中,以机器为最要。安设锅炉,非熟手不可,装配机器,非良工不就。教授学徒,钩心斗角,规划图样,置范成模,皆匠头之是赖。该匠头等久在津局沪局,资格尤深,工食亦厚。调赴吉林苦寒之地,视为畏途,人人裹足。或来一两月即托病而归,诸多掣肘。现在局中不乏良材,皆宋春鳌等设法招徕,苦心孤诣,此选匠之难也”。

为吸引工匠来吉,他实行高级差和工种差较高薪酬,对于招收稳定外省工匠起到了一定作用。

高薪就要有财源,就要财源广进,吉林就有矿区产银、产铜,因此他率先进行高效的机铸银元,在全国最先采用机器铸造银钱。

1882年,吉林局建局初期,铸成‘吉林厂平银元’正铸‘厂平X两(钱)’,背铸‘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字样,共制5000两而罢。

‘吉林厂平银元’真品存世稀少,为银币收藏界十大珍币之一,现实中网上报价高达20万元以上天价!

为救建局钱荒,吴大澂又奏请鼓铸制钱‘光绪通宝’设四炉,炉日铸制钱9万枚,又仿‘龙洋’制银元‘光绪元宝’称吉小洋,后增制铜元,东三省通用。

期间可查之数:吉林局共铸1元币近475万枚,5角币近772万枚,2角币近2251万枚,1角币近94万枚,总值达近1820万银元。

人钱已俱,购器进物,吴言:“吉林无海口可通轮船,机器物料皆由营口起岸,陆路转运1120余里始达吉林,较之天津、上海、金陵各机局多费运脚,机器繁重,搬运尤为费力。”

当时雇用大车载重约2吨,超过此限或拆开分装而运,或由特制四轮大车承运。

有时一批物资要雇用70辆大车,可谓浩浩荡荡…山路崎岖,高坡上下,以数千百斤之重,载行千数百里之长途,无比艰险,转运极难。

吉林局占地29万平米,设正东西三厂、轧钢处、翻砂、熟铁、拉火、锯木等厂,有画图房,火药、转运局,各类用房295间,大烟筒有5高者30多米,机器设备275台,重汽轮机,汽炉汽锤,车刨钻床,通用车床,剪板、冲压机等大小设备88种。

另有装药、枪子制造、复装机器等军火设备分四批进口,大部购自德国,部分购自美国英国……

—————————————

老狼新书:急需收藏推荐、书评签到,这对新书都比较重要,谢谢~~。

今日一更呈上,欢迎捧场互勉,老狼每日必回!

以后每章三千…每天中午十二点之前更新~呵呵~~。

—————————————

俺真的就是一头猪!又惹祸了……

昨天美女眼睛编辑让俺在她今天下班前去编辑室找她~。

俺今天下午早点出门…路上看到路边一个摊位卖小活虾,很新鲜,买半斤。

这位摊主很会做生意…给了俺一个小透明塑料袋装着,还放了点水。

俺提着继续向编辑室走去…。

******

“编辑您好,现在您有时间吧?”

“仰躺着码字…坐着的猪又来了!”

“你又注水、还话唠、怎么就没被你自己的口水喷死、淹死呢?难道你就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