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换做他戚山是罗家的高层,看到如此良才美玉,也会想尽办法招其入赘的。
这种倒插门的最麻烦了,有时甚至比罗家的嫡传弟子还麻烦。难怪并没有把罗靖这一方大员放在眼里。
戚山彻底无可奈何了,只能妥协,说道:“这石墓里很危险,以你的身份又何必以身犯险?”
按说这些入赘的大多没有太强的进取心,尤其不应该来此地冒险,但事已至此,戚山又徒呼奈何?
见张宁不为所动,戚山只能怏怏说道:“既然你执意要趟这场浑水,到时候死了可怨不得我们。”
接着,戚山把全身的怨气都发泄到了黑龙身上,厉声说道:“黑龙,还不前头带路。想死不成?”
黑龙怕戚山怕的要死,被戚山一断喝,赶紧带着小弟行动。
这时,张宁来到黑龙身边,说道:“不用理会,这里面危险重重,还是小心为妙。”
戚山可以不把黑龙他们的性命放在心上,但张宁却不会。
张宁也不再理会戚山,带着黑龙他们继续往黑暗深处行去。
黑暗中众人走的很慢,深怕之前的怪物再次出现。众人走了有一刻钟时间,这时周围突然亮起了油灯,将墓内照射的一清二楚。
众人以为这又是什么机关,纷纷后退。
张宁眼尖,发现在道路的尽头出现了一块牌坊。牌坊的两边用古文写着‘玉勒金鞍照地光,驼裘珠帽绣文章。平明上马归来醉,他日清朝作栋梁。’
张宁暗道:‘这不是刘伯温的诗句吗?难道这座古墓跟他有关?’
刘伯温是明初的一代奇人,《明史》称其“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在民间传奇和文学作品里,刘伯温则更是一个传奇,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风唤雨,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被称为“帝师”、“王佐”,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
等了几分钟后,也不见有其它动静;众人又小心翼翼的前进。终于来到了牌坊前面。
“这是明代刘伯温的诗句?”
戚山暗暗戒备,作为武者世家,戚山知道这刘伯温甚至比民间传说还要神异。
牌楼里面光亮通透,但就是看不清里边是什么状况;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敢冒进。
站在牌楼前,这时戚山突然拱手说道:“张宁,既然已经到了地头了,这牌楼要不你先进?”
张宁不由稍稍一愣,没想到戚山竟然会搞这么一出。
张宁想了想,第一个进入牌坊虽然危险,但也是机遇;反正卜卦显示,这次探险能逢凶化吉,张宁便不再犹豫,身形闪动,大大方方的走进了牌坊之中。
张宁的身形潇洒飘逸,当他跨过牌坊之后,便立即消失在戚山等人眼前。
戚山等人看傻了,这又是什么情况?明明只是一座牌楼,怎么人进去后就立即消失了呢?里面是危险还是安全,他们依然一无所知。
跨过牌坊的那一刻,张宁感觉头一阵晕眩,然后,他发现自己出现在了一个军帐之中,正盘膝端坐在一个案几旁。
‘这是?’张宁心头产生一阵疑惑,发现自己此时正是一身戎装,一副将军打扮。
‘自己化身大将军了?’张宁疑惑不已,自己刚才不是在古墓里,怎么跑到这里当将军了?这是什么情况?
这时候,一个亲兵端了一盆热水走进了军帐,恭敬地放下热水:“将军,大战过后,赶紧擦把脸吧,军中将士还等着将军的决断呢。”
此时,张宁的脑海中出现了一段记忆。记忆之中,他成为了一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年过三十,已经被封为武安君,统领三军。
而此时,正是一场大胜之后。而且,这是一场战略决战的大胜,成功俘获了敌军四十万之众。目前,这四十万人正待他处置决断。
这不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吗?他化身的竟然是有那‘杀神’之称的白起?难道要亲身经历那段坑杀‘四十万’降卒的过程?
张宁不是嗜杀之人,如今他化身白起,张宁觉得自己很难做出坑杀四十万人的决断。
杀?还是不杀?
张宁端坐上方,下边,众位将士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
杀!支持这个观点的将士振振有词:“我军三度伐赵,均被赵军所阻,大赵军力和我国不相上下,此四十万之众,一旦放归,不啻于放虎归山;且我大秦资源稀缺而人口众多,这四十万之众留之无益,为今之计,将军当早做决断,斩杀之……”
不杀!支持这个观点的也大有人在:“将军,万万不可杀;若杀,将军将背负万世骂名,此事万万不可为也……”
杀?不杀?
两种选择,两种念头不停地在张宁的脑海之中来回闪动,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