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4~6章(3 / 5)

招了,就厚着脸皮打算来说一段,虽然水平不行,那就靠故事取胜。

“感情是说书啊!我还以为有什么新花样呢!不过大家伙也闷得慌,你给我们说上一段‘司空玉夜行千里救秦王’说得大家就打赏你几个钱!”喝茶的客人虽然不知道评书,但是也大概知道和说书人差不多,就点了个经典。

孟逍遥哪听说过司空玉,但是秦王他听说过,当然是在现代,唐代皇帝李世民登基前就是秦王,少林寺还有十八棍僧救秦王的典故呢,就是不知道这两个秦王是不是同一个人。

“各位,今天小弟给大家讲几个新段,包您听了上回,想听下回!”孟逍遥说着又拍了下手掌,没有醒目定场,只能靠拍手了。

“啪~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一首定场诗念的也是慷慨激昂,大伙一听就被吸引了。

“话说,在那QH县中,有一个风流子弟,生得状貌魁梧,性情潇洒,饶有几贯家资,年纪二十六七。这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孟逍遥按着记忆用尽量简单的白话讲起了名著金瓶梅,讲故事要看环境,这茶棚中都是写苦力小贩的基层百姓,说那些文绉绉的都不爱听,最好说些荤段子,指定受欢迎。

虽然孟逍遥不能背下来全书,但是却看过原著,而且看过不少港台的电影版,自己东拼西接也不怕露馅,反正这得人应该没听过,古代的这个什么方面本来就比较封闭,在座的哪听过这么过瘾的,而且孟逍遥别的本事没有,写过几年小说,编故事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加上各种房中秘闻,更是吸引的茶客们心猿意马、神往不已......

在家上每到不同角色说话,孟逍遥都尽力模仿表演角色的语调姿态,尤其那金莲的口吻,学的异常妩媚,听的大家浑身燥热,恨不得马上回家啪啪啪,只是舍不得这正在深入的故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由于孟逍遥主要是按照电影剧情说,然后在关键地方描绘的更多一些,不一会就讲到李瓶儿出场,正和西门庆关键时候停了下来。

“小哥,怎么不讲了,快接着讲啊!那西门庆.....”

“对啊,快讲,我就想听李瓶儿和西门庆嘿嘿嘿~~~”

众人见孟逍遥停下,心里顿时空落落的,连忙催促,不过孟逍遥不为所动,对茶棚外的柱子打了个手势,然后对着众人抱拳说道:“诸位见谅,小弟年幼体弱,说了半天口干舌燥,先歇会,另外诸位若是听的喜欢,还请打赏几个茶钱!谢谢~谢谢!”

早听了孟逍遥安排的柱子,懵懵懂懂的跟在孟逍遥指点下,拉起衣摆挨桌子要钱,大家听的高兴,又想听后面的内容,打赏起来也痛快,你一文我一文就扔到了柱子衣摆里,有了开头后面就容易,加上给的多的,孟逍遥就大声道谢,一连串的捧人的话和祝福语脱口而出,也激起不少好面子的客人扔了几个大钱!不一会柱子就要到了一小堆的铜钱,一看少不得有百来文,还有三四个大钱!光这就得是他们两人以前半个月的收入。

柱子激动的满脸通红,捧着铜钱回到了孟逍遥身边,孟逍遥看了眼也是喜不自胜,这下衣食就有着落了,总算不用去乞讨要饭了。

孟逍遥把铜钱都装在两人带来的褡裢中,孟逍遥掏出两枚大钱,来到茶棚柜台前,将两枚大钱递给了掌柜道:“掌柜的见谅,我兄弟二人逼于无奈,借您贵宝地一用,无以为报这两个大钱算是场子费!您老别嫌少!”

伸手不打笑脸人,孟逍遥做的滴水不漏,让人也不好说他未经允许就在这说书的不对,而且掌柜的和伙计听的也着迷,且孟逍遥说书不但没影响他生意反而还招来不少的客人,掌柜的谢他还来不急呢,哪会怪他,何况还有两个大钱的场子费,他这茶馆一天也就百来文的利润,掌柜的笑的眼都没了,收起两个大钱道:“哪的话,哪的话,不妨事!小哥说的也口干舌燥了,我们这小买卖也没什么好茶,奉上一壶浊茶,小哥别嫌弃.....还愣着干嘛,快给小哥倒壶茶!”

伙计听了吩咐连忙去端来一壶茶,孟逍遥也不客气,说了半天确实口渴了,就给倒了两碗和柱子喝了,见孟逍遥喝完茶水,一旁的客人便急不可耐的催促起来:“你这钱也收了,茶水也喝了,赶紧给我们往下说!!”

“诸位莫急,故事可长着呢,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我看有好些客官刚来,前面没听着,后面也不好听了!我给大家重新讲一个!”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一开始就听的人就急了,连说要听西门庆,不过新进来的人倒是愿意听新的。

孟逍遥本就只是用金瓶梅来吸引大家,这会大家都愿意听了,自然是讲别的了,他本来也不爱讲这些荤段子!

“话说早年间,有一个癫和尚,法号道济.........”孟逍遥就给大家讲起了济公传,当然也是他根据电视剧内容自行发挥的,内容贴近生活、光怪陆离,说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