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脾气,刀子嘴豆腐心,年纪又大了,有时难免会犯点糊涂,你们可别往心里去。晚儿,你阿婆是长辈,又是顺毛驴的脾气,最受不得人家顶撞她,何况还是自己的晚辈?这也是没拿你当外人,这才一气之下动了手。晚儿你也是,咱徐家可没有骂长辈和长辈顶嘴的规矩礼法,你这巴掌是该挨。你用帕子沾上井水敷敷,消消肿。咱们徐家哪个孩子从小是不被打的?俗话说不打不骂不成器,咱们做长辈的训斥你们也是为了你们好。”
徐向晚、五郎、徐秋怡几个便悄悄地使了个眼色。
这是徐老爷子惯用的手段,崔氏唱红脸,徐老爷子唱白脸,打一个巴掌给一颗糖吃。
或许自己是不应该顶嘴,毕竟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和崔氏也没办法讲理。但不管在哪里总是有个是非对错,不能颠倒黑白。难道崔氏无缘无故骂她娘连猪都不如就是应该的了?她娘哪里做错了?生着病还一大早就起来替人干活,没得到一句好不说还得被骂成不如猪,放谁身上也觉得憋屈。她娘脾气好又孝顺,被崔氏教导得唯命是从,自然不会顶嘴,但是身为女儿的她却受不了了。徐向晚心里犯着嘀咕,自己不就是说了一道公道话么?
不过下次得学聪明些,不要再连累家人了。
说着说着,徐老爷子又停下来了,似乎有什么话不好开口似的。
徐向晚眼珠一动,便朝着徐老爷子笑了起来:“阿公你放心!咱阿婆的脾气大家都知道,我们兄妹几个都是阿公你和阿婆嫡亲的孙子女,肯定只记得你们的好。”
虽然不愿意,但是既然他们还是徐家人,徐老爷子又拿出一百文钱给张氏治病,这件事便只能就此打住。更何况,现在在徐家唯一还能帮他们的就只有徐老爷子了。
“以后要是有人问……”徐老爷子见徐向晚这样懂事,又眼见着没记仇,心下很高兴,但还是有些不放心。
“你放心,咱娘就是自己不小心撞了到了头而已,要有人问,咱也就是这样说。”徐向晚立即保证,同时还拉了拉徐秋怡的手,朝着徐秋怡和徐五郎眨了眨眼。
徐秋怡本就是个敦厚的,听徐向晚这样说,自然跟着点了点头。徐五郎先是没松口,后见徐向晚朝着自己使眼色,想了想便也跟着答应了。
得到了几个孩子的保证,徐老爷子这才松了口气,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不少,嘱咐了两句便回了上房。
“哥,得去镇上给娘抓药。”徐向晚看了一眼躺在床上脸色依旧青黄的张氏,脸上便没了笑。
“晚儿姐,你为啥要说娘是自己撞的啊?我都看见了,明明是阿婆用巴掌扇的。”九郎虽然还不到四岁,但是人却十分机灵,口齿也清晰,刚见徐老爷子在没有问,现在才来开口。
“小九,这事儿咱们自己知道就好,可不能出去说,要不然可没人给钱给娘看病,娘也就没办法醒过来了。”徐五郎皱着眉头,脸上的沉重神情与其稚嫩的脸十分不符。
徐向晚点了点头:“就是。咱要是不这么说,就没钱给娘治病了。”
当然,徐老爷子给他们这些钱肯定不是为了封口,但是却不能否认里面包含着封口的意思。
毕竟,徐老爷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名声。
九郎歪着头想了想,便撇了撇嘴角:“那还是不说了,娘吃了药才能好起来。”
安抚好九郎之后,五郎拿着药方便准备到镇上去抓药。
“哥,我跟你一起去。”徐向晚看了一眼张氏,从徐秋怡手中接过钱袋,仰着头期待地看着五郎。
五郎看了一眼门外,摇了摇头:“晚儿,你还是留在家里照顾娘,一来我怕你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二来我一个人跑得快些,能早点回来。再者说,这外面天也热了,你一个小女娃跑起也累。”
徐向晚本是不放心五郎一个人,不过转念一想五郎说得也不错,他一个人跑得快,张氏这里也需要照顾,何况五郎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办事稳妥,应该不会有什么事。
“那哥你上仁德堂抓药,他家掌柜的厚道,药也便宜。”徐向晚便将手上的钱袋交给五郎,嘱咐道。
五郎点头应了,接过钱袋便急匆匆地出了门。
“哥,路上小心些,别摔着了!钱袋可要放好!”徐秋怡看着匆匆跑走的五郎,赶了两步到门口,朝着已经跑出很远的五郎喊了两嗓子。
此时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东厢房的房子是最破旧的,屋顶本就是用茅草盖的,自从徐向晚的父亲徐志邦走了之后,便再没修葺过。
此时,明晃晃的阳光就从大大小小的破洞里倾洒下来,将陈旧却整洁的桌椅床柜照出斑驳的影子。
“姐,咱们到里间去看着娘。”徐向晚摸了摸小九的寿桃头,转身将小木桌上李郎中没喝的糖水端在手上。
徐秋怡点了点头,看着徐向晚手中的糖水皱了皱眉:“晚儿,我去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