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你们投降,”他在写给英军指挥官的信的开头说。
信件说,新加坡“已经彻底孤立,正在尽最大努力和英勇战斗来抬高大不列颠的声望”,正当英国本土的参谋人员在坎宁堡仔细研究这封信件的时候,新加坡的英国人本来在指挥、武器和战术上就处于劣势,现在在智谋上也逊敌一筹了。
英国人没有办法知道敌人的弹药和补给究竟多么少,更担心的是缺乏饮水和使平民大批死亡的流行病的威胁。一个军官代表团乘坐一辆被破损不堪的小轿车前往日军前线,一个窗口的外面飘着一面米字旗,另一个窗口飘着一块白布。
山下奉文担心这是英军的缓兵之计,坚持只同总司令本人进行谈判。
二月十四日,星期六,英军司令珀西瓦尔按照日本人的命令,在下午六点钟和他的高级军官一起,冒着仍未减退的酷热,驱车前往敌人战线后方位于武吉智马的福特汽车制造厂。
身体粗壮的山下奉文等在那儿,穿着笔挺的黄色陆军服,四周围着他的参谋人员,跟前候着一大群日本记者和新闻摄影师,准备记录下这个预先安排的投降仪式。
面容憔悴的珀西瓦尔来到了,布满血丝的双眼显示出他对失败的沉痛感受。
也许他该在英国乡村过舒坦日子,而不是在遥远的新加坡,还把几万英军带进了末日。
英国人的军服上积满污垢,样子实在显得可怜!
战败者,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当英国人通过翻译得知,这不是讨论投降条件的谈判,因而更加显得不安的时候,那个圆头的日本将军霍然指着桌子上摊在他们面前的投降书:山下奉文直接粗鲁地问道:“签还是不签?!”
珀西瓦尔尽管已经颓靡不振,却还没有作好接受这个最后屈辱的准备,打算起身就走。但是,同他手下的军官商量之后,他还是决心要拯救他的士兵和新加坡的公民。
英国绅士的选择:无条件投降。
八时十分,在拍摄镜头的电影摄影机面前,英国人签署了投降书。
新加坡战役,双方各死伤约一万人。日本不仅征服了 “狮子城”,而且砸碎了英国在远东的帝国主义势力的基础。
而对于新加坡而言更多的苦难和死亡还在后头!山下奉文虽然在当天晚上答应饶恕平民的性命,但是,日本鬼子是从不会信守什么承诺的。
特别是对于华人而言,苦难和死亡紧接着就降临了。
新加坡华侨人口密集,一直以来就是南洋华侨抗日运动的中心,陈嘉庚领导的“南侨筹赈总会”仅抗日义捐一项,便发动八百万东南亚华侨为祖国筹集了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巨额外汇。
此时,落入虎口的新加坡华侨由于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国抗日,又刚刚组织义勇军进行过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寇的忌恨和疯狂报复。
日军接管新加坡三天后,山下奉文便命令部下“为方便以后的统治,必须尽速肃清抗日华人”,并要求在三天之内完成。
屠杀开始了!
按日军计划,大约有5万名华侨在屠杀之列,这是根据日侨提供的《华侨抗日名册》决定的。日军称之为“检证”。
“检证”的对象主要包括:华侨筹赈会中的活跃分子、捐款给筹赈会的富人、陈嘉庚的追随者、学校校长、教员和律师、海南人、抗战期间来新的华人、文身者、义勇军战士、亲英人士、拥有武器者。
从2月19日起,日军即下令所有几十万华人分区集中到几百处场所接受“检证”。
华侨被要求自带几天干粮前往指定地点等候,拥挤在一处睡卧不得,连日饱受日晒风霜之苦。好不容易熬到受检之时,需要连过几关台湾线人和日军官兵的审查和盘问。
由于日军所谓的“检证”匆忙,日军本身都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计划来,所以实际执行时标准各异,各区军官完全随个人的好恶行事。
有的“检证”点专门拘捕有钱人,有的“检证”点则专门拘捕戴眼镜者。只要被“检证”出来的,就被卡车拉往郊外集中处死;侥幸过关的,则身上盖一“检”字放回。
日军屠杀被“指认”的华侨,其手段就像它们在南京干的一样极其残忍:有将人互相捆绑推入海中用机关枪扫射的,有令其掘坑服毒自尽或用机枪射杀、军刀砍杀的,杀人花样令人发指!
一时间新加坡天上刮大风、下着大雨,全城一片血雨腥风,可能是上天有感应吧!
、、、、、、
当得知新加坡沦陷的消息时,林俊正在前往拉脱维亚的火车上。
“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体系就要崩盘了,日本人似乎在帮很多人的忙。”
新加坡沦陷的消息对于美国人而言也不是什么好消息,这意味着日军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他们在菲律宾坚持作战的部队——这下美国人只能选择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