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讲究的还会拌上红辣子和绿韭菜,忙忙地给送去。
饭是各家送各家的,但大桶里的开水是挨家挨户轮流烧的。
那便是一种无声的比赛,有的婆姨在水里放几颗豆子,有的放几粒麦子,那水便有了粮食的滋味。也有懒人,把蒸锅水舀了来,一块地的受苦人便会当着他男人的骂那媳妇儿“懒婆娘”。
打发完大人的饭,又要喂娃娃,这时候才有功夫洗脸梳头,破木梳梳整齐,唾沫抹得黑亮光鲜。
然后开始熬猪食喂猪,拌鸡食喂鸡,约莫地里的人吃饭早饭了就要开始正式干活。
家家的媳妇儿活路差不多,只是看你勤快与否,纺线织布裁剪缝纫濯洗……不是每家每户都买得起步,换得起新衣。
一家大小的,从头到脚的穿戴都要从哪忙碌的十指间潺潺流出。
十天半个月还要做一场碾磨,虽然庄里也有磨坊,但大多数的女人都勤俭持家官惯了,宁愿自己磨面磨杂粮,串玉米糁糁……
人三顿,猪三顿,人饿了会等,猪饿了就会用嘴掀门,掀得门郎郎响,让你什么事都做不成,婆婆这时候也会开口指责媳妇儿躲懒。
猪草又不是现成的,还要去田埂里去寻榆钱叶、杏叶、苦菜、灰条、蔓蔓草……地里捡回来后,洗净,煎水煮,凉水泡,再对上糠麸子……做这一切有时还挺着几个月的肚子或奶着几个月的娃。
如今知青下乡,强调男女同工同酬,要求妇女多出工,但家里的家务并没有减少分毫。
顾莉雅说她们也嫌烦,丢下手中的活路,懒得做了,反正做也做不完。
也有的人宁愿出工,再不做家务,但也只能想想。
喜儿感慨说:做媳妇儿的责任和义务是她们头上的紧箍,无处可躲,苦枝苦叶苦汤苦水全咽下了。
一天最后的灯是她们吹的,夜深人未静,还有活儿……
PS:推荐猫儿正在追的一本年代文《盛宠七七》,不是坑,放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