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便趁着初春之际,游离关外西北,看一看天高平野阔的塞外风情。
王恺之的大名,萧煜自然是知道的,说起来他还算是萧煜的长辈,甚至当年两人还有过一段不大不小的恩怨。至于西湘书院,萧煜也知道,萧瑾曾经跟他提过,当时萧煜并未在意,却没想到萧瑾竟能让王恺之来做这个书院山主。
这群男女的领头之人是一个相貌才学都极为出彩的世家子弟,已是及冠之年,见多识广,而且颇为健谈,一路上与萧煜聊起各地风土人情,大江南北的奇趣见闻,面对萧煜走遍了大半个天下的见识,次次都能接上话头。这份见识,若是一个花甲老人,萧煜不会奇怪,放在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上,就尤为难得了。
几名女子身体不好,而且林银屏更是双身子的人,所以一路走来都是停停歇歇,晌午时分,众人人在湖边的一块平地上歇息,女子们从随身的包袱中拿出些许小吃互相分享,男子们则聚在一起,望湖远眺,想着做出几篇佳作。
既然到了西北,就无论如何避不开西北王这个话题,而先前那番战事更是让男子们谈性大涨,其中在这场战事中涌现出的武将则是被排出了坐次。西北方面,首推还是大都督徐林,虽说曾经败于西北王萧煜之手,可毕竟积年老将,在这次西北战事中,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无愧于西北武将第一人的名头。而蓝玉则是当之无愧的第二人,由文转武,典型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儒将形象,与徐林联手大败东北军,无论哪方面,都更符合读书人的喜好,若不是当年有献城劣迹,恐怕还要压过徐林。第三人是善用奇兵的魏禁,再往后就有些争论不休的意思了,有人说应该是镇压南中蛮族的林寒,也有人说应该是大破湖州大军的韩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闽行在此战中让人大失所望。
为首的那名韩姓公子见萧煜默不作声,笑问道:“萧兄,你怎么看。”
萧煜笑道:“在我看来,西北这边没什么好分的,多半是时势使然。倒是东北那位新任大都督查莽,在用兵上却是让人眼前一亮,先是大败秦政,又是攻克陕中,若没有他,东北军也没有机会兵临中都城下,若不是最后因为萧烈作壁上观的缘故,东北大军未必会如此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