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网络小说写作常识-工具(船)(6 / 7)

网络作家玩网游 吕晓文 12489 字 2016-11-10

州关锁塔,就是当时进港的导航标志,而且沿用至今。高超的造船技术,先进的导航设施,使宋元时期的造船和航海事业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尤其是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是“航海技艺方面的巨大改革”,它把“原始航海时代推到终点,预示计量航海时代的来临”(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六、造船业在明代的发展

明代造船工厂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水平,从而形成了我国造船史上的第三次高峰。其时规模最大的造船工厂有三个:JS龙江、淮南清江和SD的北清河船厂。龙江船厂于洪武初年(1380年左右)建于南京下关三叉河。该厂主要建造大、小黄船,战巡船,战座船等二十余种船舶,特别以建造大型海船而著称,年产量超过二百艘。郑和下西洋所乘之大宝船就是由该厂承造的。清江船厂专造漕运船舶,有4所总厂,82处分厂,3000多工匠。据《漕船志》统计,自弘治三年至嘉靖二十三年(1490—1544年),前后54年间,共造船28534艘,平均每年约造519艘。一个船厂尚且如此,那全国所造船只将有多少?据《明会要?食货四》记载,永乐十年(1412年),为扩大漕粮运输,一次所造漕船就多达2000余艘。能够如此大规模地造船,可见明代造船实力之雄厚,技术之高超,非前代所能比拟。最能反映明代造船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当属郑和所乘坐的宝船。郑和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个太监,明成祖组织船队下西洋时,授予他总兵的职务。从1405年到1433年近30年中,他奉命统率船队先后7次远航西洋,出使亚非30多个国家,写下了人类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壮丽篇章。他所乘坐的船名宝船,即“西洋取宝之船”之意(伯希和《郑和下西洋考》)。据推测,郑和每次出洋的船舶数量当在一百艘以上,其中大型宝船在40多艘到60多艘之间,另外还有马船(运输船)、粮船(运粮船)、坐船(运兵船)、战船等大小辅助船只。由这些大小船只组成的船队,共载运27000多人。大型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约合150米),阔一十八丈(约合60米),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郑和家谱?下西洋船舶条》)。宝船的船型,属于沙船型,“张十二帆”(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国》)。船上的篷帆锚舵之大,“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巩珍《西洋番国志》自序)。1957年在南京明宝船厂故址出土的宝船舵杆长达10。07米,足有三、四层楼高,为铁和木制成。舵板高度估计在6。35米左右,宽约7。04米,面积约为42。5平方米。如此巨舵,要靠绞车来操纵它的升降。这种绞车在南京也有发现,出土的绞关(绞车)木残长2。21米,620毫米见方,上面还保留着四个安装车关棒的孔。车身装上车关棒,转动车关棒即可升降舵了。绞车还可用于起锚和挂帆等。锚应是四爪大铁锚。明《天工开物?锚》:“战船、海船,有(锚)重千钧者。”一钧约合30斤,千钧就是3万斤,一般海船尚且使用重万斤以上的大锚,那么宝船上用锚之巨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正是因为有这样巨大而性能优良的船舶,再加上高超的航行技术,才使郑和“舟行巨浪若游龙”(马欢《纪行诗》),每次都能安全返航。当然,有关郑和下西洋时所乘宝船的大小尺度、船型结构以及数量等问题,目前还有许多争议,专家们的意见也不一致,这一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考证。明代造船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船舶的种类也很多。运输船有大小黄船、快船、江汉课船、八橹船、满篷梢、摆子船、三吴浪船、西安船、清流船、梢篷船、黑楼船、盐船、乌艚、红单船等等;海船有蜑船、遮洋船、封舟等等;战船有战座船、巡座船、哨船、开浪船、火轮神舟、鹰船、三板巡船、连环舟、子母舟、两头船、大福船、苍船、艟、单撇船、白艚、唬船等等。如此种类众多的船舶,其船型除沙船和福船船型以外,还有广船与鸟船船型。广船船型的特点是:首尖体长,下窄上宽,状若两翼,吃水较深,利于破浪。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有较好的远航性能和较大的续航力。因始创于GD而得名,是我国明代南海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船型。鸟船“头小身肥,船身长直;除设桅、篷(帆)外,两侧有橹二只,有风扬帆,无风摇橹,行驶灵活,而且篷长橹快,船行水上,有如飞鸟”(清《ZJ海运全案》)。

自明代起,浙、闽、粤沿海的小型海船多采用鸟船船型,以求速快。至此,我国古代四大航海船型全部出现并定型。尽管明清两代,我国的木船种类达千种之多,但就船型来讲,基本上都属于沙船、福船、广船和鸟船这四大类。在明代种类众多的海船中,尤以大福船最负盛名。据《明史?兵志》载:大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首昂尾高,舵楼三重;中部为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为水兵住舱,三层为操帆及餐事场所,中置水柜,左右开六门。上层为露台,作战时居高临下发射火器矢石。船首结构甚坚,可撞击敌船,它是明代的主要战舰。但由于船体高大,吃水又深,只能顺风顺潮航行,不能靠岸停泊,因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