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三苗援兵(1 / 2)

夏启王 上甲 2399 字 2016-11-13

文金完成了他该做的事情,接下来的一切,都早有安排,山南更多是起到串联和督促的作用。

启子还有二件事情要做,一是,布下一张大网,一张将吞噬许多条性命的大网;另外,就是带着羽江、少俞等人逃离险境,返回襄阳与上甲汇合。

安排山南去襄阳,是要他跟上甲借人手,更是要他在关键的时候接应一下,以防不测。

在竟陵城的这些行动,干系太大,只能瞒着羽江、少俞等人,而且,要永远瞒着他们,王者是世上最孤独的职业,启是一位有龙腾之相的王者。

嘎闹和仡熊二大部落援军的到来,也是整个计划中的一环,启子需要他们参与进来唱一出大戏。

启子想到,嘎闹和仡熊姗姗来迟,一定与盘信强行夺权,继承王位有关。盘信突然出兵打下参耳,一是为了显示战功,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把五大部落一起拖进战争的泥坑。

带叟、嘎弄、嘎闹和仡熊明知是坑,毕竟同为一体,休戚相关,竟陵一带是三苗人数百年来的政治中心,也是三苗人挑战中原的前沿基地。一旦竟陵一带丢失,三苗人将会被彻底赶出江北,再想图霸中原,就更加困难了。

中原已然出兵,嘎闹和仡熊离竟陵更近,不得不率大军赶来支援,带叟和嘎弄最快还得需要十多天才能赶到。

出了竟陵城南门不过十余里,启子看见前方有二座大营,在二座大营中间,有二个巨大的营帐,启子猜想,应该是嘎闹和仡熊的大首领居住的地方,挨在一起,便于商议军情。

已经进入冬天,天空十分晴朗,没有风,太阳悬在空中,晒得人暖阳阳。四周的田野里偶有农夫在料理着一些零星的蔬菜,冬季农作物少,大片空旷的田野很适合大军驻扎,不少士兵在巡逻和警戒。

一阵哨响,大营里奔跑出来大批将士,士兵密密的排成一排排,一列列,十分齐整,看样子有三万人。

离得更近些,启子看见发现这些士兵都背着细细的竹枪,做的十分精致,枪头十分锐利,这是投掷的兵器。在腰带,挂着弯弯的细刀,背上还背着长弓和箭镞,多为骨镞,型制很多,有柳叶形、扁圆形等,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圆体三棱锋,多数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无铤扁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侧刃。

再向前走,启子看到一个长戈方阵,人数不是很多,启子猜想,三苗人缺乏青铜,装备不起太多的长戈。

启子发现,三苗人的骑兵比较少,江水两岸,水网纵横,这里没有适合养马的地方。而且,到了夏季,到处是河流水田,不适合骑兵作战,步兵享有优势。

一旦进入冬季,水田便全部干了,中原的骑兵就有了优势,这个时候,嘎闹和仡熊竟然率大军过江,看来真是拼了。

一行人远远的迎了上来,国相岩会下马,众人也跟着下马,有士兵过来把马牵走。

迎上来的人群里,走在前面的是一男一女,女的四十来岁,比较丰盈,神态妩媚,面容娇好,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个绝色佳人,即便到了四十多岁,仍然十分娇美,很有女人味,三苗五大部落只有一位女性的大首领,她便是嘎闹部的大首领牡金;男的三十多岁,身材干枯,目光有神,十分精练,想必,这位就是仡熊部的大首领摸泽。

在离岩会五六步的地方,牡金和摸泽躹躬行礼,“拜见国相大人。”

二十年前,丹朱联手三苗起兵,战败后不久,时任大王便去世,先王继位后,立刻罢黜了当时的国相,启起了年轻一代的翘楚岩会为国相,在五大部落中引起轩然大波。

岩会施政稳妥,锐意进取,罢黜了许多庸才,起用了大批年轻有为的官员,不过一年,便消弭了三苗战败而产生的萎废之势,又用了二三年时间,新重凝聚三苗各大部落,重拾信心,五大部落无不佩服,先王尤其对他信任有加。

参卫丢失,竟陵城门户大开,完全暴露在中原大军的兵锋之下。大战之中,双方都损失惨重,加上竟陵城四周的守军拼死抵抗,中原大军只得暂时中止了对竟陵的进攻。

岩会担任国相后的第一件事情,调派大批人手改造竟陵城四周数十座城堡,利用这些城堡形成军事防御带,因此保住了竟陵屹立二十年而不失,也因此稳定了五大部落的军心和民心。

根据三苗人的礼制,五大部落的首领仅次于大王,与国相是同一级别,相互见面,可以平礼相待。牡金和摸泽却躹躬行礼,可见岩会在五大部落中的威望之高,启子早知道岩会在三苗人中威望很高,没想到会如此之高,颇为吃惊。

启子料想,如果没有岩会从中周旋,五大部落会不会还能团结一致?嘎闹和仡熊还会不会在这个时节冒险过江前来支援,毕竟,在这个季节,三苗的步兵是很难禁得起中原骑兵的反复冲杀。

根据三苗人的传统,大王去世,或失去理政能力,由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