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我刘孙两家兵马会和,共抗曹操可也。”
孙权不待周瑜说话,便抢先说道:“曹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者,唯刘豫州与孤耳。所谓唇亡齿寒,孤愿与刘皇叔歃血为盟,共同进退。”
卢姜闻言,说道:“我主刘豫州欲联合明公久矣,至今方才令姜前来出使,乃是恐明公欲战欲降,狐疑不定也。”
孙权闻言,脸色急变,忽喜忽怒。猛然拔出佩剑斩断书案,咬牙切齿的说道:“诸公有再言降曹者,与此案同!”言罢,便将佩剑赐给周瑜,命周瑜携程普、鲁肃等领兵前去与刘备军会和,共抗曹操。
周瑜领军赶往夏口,卢姜随军而行。中途,接到消息,言关羽和曹仁正在夏口交战,刘备已领兵前去相助。周瑜乃引军奔三江口下寨,以为掎角之势。
却说刘备接到斥候来报,言江东已经起兵共抗曹操,便亲率三万兵马前往夏口支援关羽。见过了被关羽所擒的曹洪,那曹洪誓死不降,刘备本欲斩之。关羽以昔日在曹营时与之相厚劝解,洪乃保命。
夏口县城。刘备聚集众人说道:“正明去东吴已有数日,杳无音信,不知情况如何。”
诸葛亮道:“周瑜驻兵三江口,我料正明必在其军中。”
糜竺听闻,言道:“主公,我愿前往三江口,打探虚实。”刘备从之。
三江口,周瑜大营。鲁肃送走糜竺,返身回到帅帐,对周瑜说道:“大都督欲见刘豫州,所为何事?”原来,糜竺只身来到三江口面见周瑜,言军师卢姜久离,刘备甚为思念,特意派糜竺来接卢姜返回夏口。被周瑜以需要卢姜出谋划策对抗曹操为由拒绝。又对糜竺说自己领兵不能暂离,想请刘皇叔至三江口共商破曹大计。糜竺便返回夏口,报与刘备。因此有鲁肃送走糜竺一幕。
周瑜说道:“刘备乃是枭雄,日后必为江东大患,今次糜竺前来打探虚实,我便乘机诱其前来,设计杀之,以绝后患。”鲁肃闻言,再三相劝,周瑜只是不听。
糜竺返回夏口,具言周瑜所请。刘备欣然从之,率亲卫五十乘舟前往。周瑜接着刘备,引入帅帐,自己坐在下,而请刘备坐在主位,互相客套不提。
且说卢姜听闻刘备来到三江口,正与周瑜在帅帐谈话。便心想,历史的轨迹到底还是偏移了。原本在这三江口,应是周瑜欲害孔明而不得,便想要加害刘备,只是惧怕护卫在刘备身后的关羽,最终没有动手。想到这里,卢姜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历史上关羽能护卫刘备前来,是因为手下无兵可领。而如今,关羽可是领着两万人马镇守夏口,与曹仁激战。他还能护卫刘备前来吗?
卢姜往赵云营帐疾奔,寻到赵云,言主公刘备来到三江口,正在与周瑜洽谈,恐有危险。便与赵云奔向帅帐。到了帅帐之外,向内视之。只见周瑜面含杀机,且两侧营帐有铁器碰撞之声传来,急耳语一番,命赵云进帐守护。自己却往江边行去。
赵云推开大帐门前的守卫,大步走进帅帐,对着坐在主位的刘备拱了拱手,不一言,也不看周瑜。行至刘备侧后,一手掐腰,一手按剑,目视大帐门外,站定。
周瑜见赵云前来,深怕事情败露,问道:“赵将军因何而来?”
赵云答:“都督所部皆是水军,某不善水战,留下无益,今次便随我主返回夏口效力。”
刘备见到赵云进帐,初时不明所以,待看到子龙眼神之中的担忧和警觉,顿时明悟。此时听闻赵云之言,心知此必是周瑜欲害我,被军师卢姜或者赵云看破,便前来护卫自己。
恰巧此时门外又进来一人,刘备视之,乃是鲁肃,便说道:“子敬先生,正明何在?可请来与我一会。”
周瑜不待鲁肃回应,抢先道:“玄德公且勿急于一时,待破了曹操,再与正明先生相会不迟。”
刘备正欲再言,忽见赵云目视自己。刘备心领神会,遂起身告辞:“如此,备暂且告别,待来日破了曹操,必当来恭贺周都督立功。”
周瑜欲要强留,见赵云手按佩剑,深惧之。不敢再留,起身送刘备出大营辕门不提。
刘备在赵云护送下来到江边,刚要上船。却见一人从船舱中走出,刘备视之,那人正是卢姜。
主臣二人进入船舱叙话。刘备听完卢姜的江东之行经过,担忧道:“军师身处险境,可随我同返夏口。”卢姜却不同意,反而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对刘备说道:“主公不必担忧于我,只是这锦囊还需主公妥善保管,待我军与曹操决战之时,将其打开,依计而行,可保主公大获全胜。”
江边毕竟距周瑜大营太近,卢姜不敢多待,正要拜别主公,却被刘备的一名亲卫抢了先。
“主公若担忧军师安危,治愿追随在军师身边护卫,虽肝脑涂地,亦当保护军师周全。”说话之人,正是在长坂坡,自告奋勇,前去接应赵云与卢姜的龙治龙子兴。
刘备闻言,说道:“子兴武艺非凡,行事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