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说法,是劝自己莫要重蹈楚怀王的覆辙。
公孙伏英继续道:“外臣的礼物自是不能使齐国增加六百里土地,却可以使齐国少损失土地不只千里。”
“噢?此话怎讲?”
公孙伏英道:“赵国为齐国西方屏障,若赵国陷落,纵是秦国真的将半壁河山让与齐国,齐秦两国便直接接壤。秦国虎狼之国也,王上不妨想想看看,秦之邻国哪个没被其侵略过?哪一国不是战战兢兢?到时候王上岂能还如此般逍遥自在?”
唇亡齿寒的道理人人明白,却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讲。齐王稍微一思,觉得有点道理,且不论巴蜀、义渠,楚国被秦迫得几次迁都,赵魏韩三国君主也是夙兴夜寐,愁得年纪轻轻头发就花白了。
齐王叹一口气,作态道:“你也知那秦国乃虎狼之国,寡人也甚恐惹恼了秦国啊。”
公孙伏英忽然换了一种语气:“大王也许忘了,我赵国也还住着个人。”
齐王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怒道:“你大胆,竟敢威胁本王?”
二人一来一去说的是谁?自是乐毅。
公孙伏英还怕火候不够,紧接着道:“外臣不敢。只是秦齐并不接壤,齐王尚且忧虑。我赵国沃野四千里,带甲之士百万,文有虞卿、蔺相如,武有庞煖、赵奢、廉颇。对那个人我王养而不用,实是顾忌齐国的感受啊。”
齐王神情一凛,公孙伏英这席话看似杂乱,却都表达了一个意思。赵国的战力并不弱,这次大战失势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君新丧,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要是真的给它缓过劲儿了,到时候焉知不会启用那个人,将矛头对准齐国?
齐王心中的天平开始向赵国偏去,心中却忽然咯噔一声,暗道:“天下多的是口若悬河、雄辩滔滔之士,凭着两片嘴皮颠倒黑白,一根舌头搅动乾坤。安知这公孙伏英不是张仪、苏秦之辈?人道:兼听则明。不若我把秦使也宣上来,看他如何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