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显学,孔夫子的《论语》李某人通读不下百遍,赵公子但问无妨。”
赵欢则道:“虽通读百遍,却不明其中微言大义,也是枉然!我且问你,孔夫子一生收徒几多?其中贤者又有多少?”
李园失笑道:“子欢公子如此问题,也可登得大雅之堂?孔门弟子三千,其中贤达者七十二人,天下皆知。”
“那么,问题来了~”
赵欢长眉一飘道:“请问这七十二贤达者中,冠者几人,未及冠的少年又有几人呢?”
众人闻言愕然,无不搜肠刮肚凝神苦想,想来想去整部《论语》似乎也未有提及,难不成这赵欢竟有什么世所未知的“遗本”不成?况且人有生长衰老,孔夫子故去几百年了,七十二贤者也都早已作古,又怎可以冠者、童子而论?
公子欢此题,岂不荒唐?观战的众人不禁窃窃私语,主座上的齐王也不禁来了兴致,倒想看看这个赵欢如何才能自圆其说。
李园一思无果,又观众人皆迷惑不解,心中暗道:“儒学乃天下显学,《论语》更是久传于世的经典,若《论语》中真有蛛丝马迹,纵然我一人不知,难道这满堂的博学之士都不知吗?定是这赵欢无题可出,所以才胡编乱造出了这么一个蹩脚问题,故意来难为自己的。”
李园的目光循向玄筝,见她也微微摇头,于是更加坚信自己所想,幽幽冷笑道:
“李某自幼修习圣贤之道,此题所问之事《论语》之中未曾提及,经传史籍中亦无记载,若是出自野史杜撰,那就恕在下浅陋,不知道了。”
他虽然用词谦虚,言语间却是夹枪带棒,指桑骂槐。
赵欢轻轻叹一口气:“唉,是矣是矣,孔夫子之微言大意,又岂是你等浅陋之辈可以窥得?我且问你,你读了那么多遍《论语》,可知孔夫子之志乎?”
“这又有何不知道?时有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师考校其志,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夫子云‘吾与点也’,可见其志。”
“哈哈,说你枉然却还不信。”赵欢笑道:“我且问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三十,六七四十二。”
“三十加四十二——可不正是七十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