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暗搅风云(4)(1 / 2)

扶摇公子传 东流熵 2492 字 2016-07-02

兀自思考的赵欢眼神一晃,问韩非道:“师兄又有何高见呢?”

韩非的神情庄然,缓缓长身而起,袖着双手迈出几个方步,才转过身来道:

“敢问子欢……之志向为何?是愿意为一国谋利,还是存一己之安?”

听了此问,赵欢跪坐的身躯也挺直起了来,剑眉微皱,双手斜向上方一合揖道:

“赵欢既为赵国质自,自是当为赵国谋利。”

李斯的脸色一变,颇有些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道:

“我等生于乱世,保存自身是成就一切的前提。子欢现在身在异国,更是应当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所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若连自己都无法保全,还谈何为国谋利呢?”

赵欢心中暗道:“韩非师兄说的自是大义,但显然是李斯师兄说的却更加实际务实。我现在的状态不是就很好吗?为啥非要搅合到齐国的继承人问题当中,此等火中取栗之事,一个不小心便要引火上身,到时候谋利不成,反而引祸,岂不是要后悔死了?”

韩非看到两人神情,则提起长袖连连摆手:

“非也非也。所谓小心谨慎,又谨于何处?所谓步步为营,又何为营盘?”

原是李斯与赵欢都没有真正理解他的意思,韩非并不想来上一场“求生”与“取义”的论战,说出上面那一番话,其实却是另一个角度的考量。

赵欢和李斯闻言眼神又均是一凝,继而双双陷入新的沉思之中。

韩非心里着急,说话便又犯起了结巴,好在几人都是熟识,理解起来倒是全无障碍。只见他重新跪坐下,两手支在桌案的边沿上,半个身子却要已越到了桌面之上,磕磕巴巴地说道:

“入质结盟,质子在他国之中,便是本国之态度与利益的代表,其作用举足轻重,自不待言。台面之上,质子虽不便干政;暗流之下,却不能没有自己的立场。若是墙头摇摆,作壁上观,转圜虽有余,折冲则不足。明哲虽然可以保身,但万事置身事外,却是万事终无赢面。”

这一段话说起来太过饶舌,加上韩非说得断断续续,赵欢还没消化下去,吕不韦却当先拍了了三下手掌:“彩!子非论调之高,吕某自愧不如。”

“商道政道,殊途同归。若求百倍之利益,必冒百倍之风险,若无投资,便无回报,若是瞻前顾后,必会使得机会从眼前溜走。人言常道‘左右逢源’,其实是说保留选择的时机与权利,却绝非瞻前顾后,消极地放弃选择。一个你没有入场的游戏,那么你便绝对没有胜利可言。”

吕不韦既为商贾,自来便对冒险与投机有着特殊的热爱,李斯听后也点一点头,却是说道:“吕兄所言极是,但这入场的时机与方式却不可不加倍谨慎,所谓一步行错,满盘皆输,当下时局不明,绝不是入场的好时机啊。”

韩非对李斯道:“师兄多虑,所谓‘入场’,并非是买定离手、赌博押注,却是搭上一方利益角力的擂台,握住一注讲价谈判的筹码!所谓‘逢源’,应是在入场之后,却绝非之前啊。”

“漫天开价,坐地还钱,自当如是。但逢源之说,吾不苟同!”

吕不韦轻拍了一下长案道:“投机之会,间不容穟。若是认定目的,便应毫不犹豫,狮子搏兔,亦要全力以赴,倾尽我等所能尚不一定能够成功,况且留后手乎?”

赵欢看着面前的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有时互为呼应,有时却又大相径庭,三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赵欢的心里却是越听越亮堂。

其实韩非想要表达的很简单,就以扬帆行船做比,只要操控得当,将前帆后帆摆城一样角度,逆风也可同样接力。所以风往哪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使用与驾驭。

同样道理,在“少公子师”的问题之上,重要的不是最终谁能继位齐王,而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赵国要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而“这么做”这个问题,这也是三人最大分歧所在。

韩非认为,要谋求最大的国家利益,便要以田假为筹码,在利益各方折冲转圜,待价而沽。

而吕不韦身上自有一种商人天生的冒险精神,认为如果已经选择押注田假,便应该全力以赴去支持他登上齐王之位,到时候所立下的功劳,自不必说。

李斯却干脆认为,现在的政局不稳,虽容易会水摸鱼,却也容易被殃及池鱼,所以绝对不是进入这场游戏的最好时机。

终于终于,四个人都不再说话,李斯、韩非、吕不韦三人的想法不尽相同,问题的选择权,最后还是落在了赵欢这个当事人的身上。

赵欢闭目游思,回想自穿越以来的种种经历,杀秦使、斗李园、与太史高交恶、为王卷报仇,乃至智平墨者之乱,虽然每每都能化险为夷,却无不是随波逐流,自己被凭空卷入。其主要原因,便是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也没有一个足够坚定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