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朝堂之上的争辩(2 / 3)

大宋开发商 先生王六 5647 字 2017-02-22

众位大臣听了急忙跪拜在地道:“陛下圣明!”

真宗皇帝摆手道:“众家爱卿平身,平身。”

众位大臣都站了起来,回到了班列之中。

这时,只听到有人道:“陛下,微臣启奏!”

真宗皇帝顺着声音望去,见是参政大臣丁谓,便道:“丁爱卿,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丁谓出班道:“陛下,微臣以为开封府尹所奏之事可行。”

眼下,这丁谓正得真宗皇帝的恩宠,于是真宗皇帝便道:“丁爱卿,请说说你的道理吧。”

丁谓道:“在冰柜街东面增设一道城门,正如陈长洲所言,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真宗皇帝道:“这陈长洲在前面都已经说过了,丁爱卿,你就说说增设城门对我大宋的风水有没有什么影响吧!”

丁谓道:“陛下,风水之说由来已久,传到如今少说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王大人所担忧的也不无道理,但是却有些片面了。”

真宗皇帝听了将身子向前探了探道:“有那些片面了?”

丁谓道:“风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在不断的变化,因此,风水也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真宗皇帝道:“丁爱卿说得很有道理。”

王钦若道:“那么请问丁大人,这城墙增设城门,万一破坏了我大宋朝的风水怎么办?”

丁谓笑着摇了摇头道:“王大人,破坏风水一说你是听那个说的,据我多年来对易经的研究来看,在冰柜街东面增设一道城门,不但破坏不了风水,而且还是顺应天时,有助于大宋江山永固,传承于子孙万代。”

真宗皇帝一听高兴万分的道:“丁爱卿,赶快说说怎么就顺应天时的。”

丁谓道:“在冰柜街东面的城墙那儿增设一道城门,正应了那句紫气东来之说,大家想想每天早晨城门一开,正迎着那灿烂的朝阳,不正预示着我大宋江山,像那东升的旭日,蒸蒸日上吗。再有水势是由西向东流的,水为财,那冰柜街税捐源源流长,将使我大宋国库日益充实的,正昭示着东京汴梁是个大大的聚宝盆,这真是天佑大宋,那万咸朝宗的大好形势,一定会早日到来的。”

那个当皇帝的不喜欢歌功颂德,时时怀着实现那万咸朝宗的雄心壮志,因此听了丁谓一番侃侃而谈后,真宗皇帝“啪”一拍龙案高声道:“准奏。即日起在冰柜街那儿增设一道城门。所费银两由户部据实拨付。”

王钦若等人就是想反对已经来不及了,就是再进一步辩论,他们也不是丁谓对手的。因为丁谓在当时不但是举国理财的第一高手,还是易经方面屈指可数的大师,再继续辩论也只能是徒费口舌,反而引起皇帝的反感,所以王钦若没有再出声,回到班列中低着头自己生闷气去了。

增设城门之事,就这样确定下来。

司礼太监扯着嗓子喊了三遍: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随着真宗皇帝先行回宫,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的走出了宣德殿。

陈长洲与丁谓两人并肩走出宣德殿,两人谁也没有说话交流,只是相视一笑,一切都心照不宣。

人呀,有时虽然政见不同,战线不同,但一旦受了共同的利益驱使就会结成同盟的,那怕是暂时的同盟呢!

由于在朝堂之上,王钦若的建议没有被真宗皇帝采纳,反而闹得灰头土地脸,因此做为当朝的辅丞,他怀着一肚子气回到家中,关上了门躲进书房里就着一盘花生米,一杯杯喝起了闷酒来。

三杯酒刚刚下肚,看门的仆从来到书房报告道:“老爷,外面有谢金吾求见。”

王钦若没好气的道:“没看到我正烦着呢吗,不见!”

仆人只好讪讪的走了出去,那知刚刚走出五六步却被王钦若喊住道:“让谢金吾进来吧!”

不一会,一位身着书生服饰,长相十分英俊,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走进了书房,向王钦若鞠躬施礼道:“晚生给老大人请安!”

王钦若道:“金吾,不必多礼,你就坐下来陪老夫喝上几杯。”

此人是王钦若的门生谢金吾,在古代,特别是宋朝时候,在朝当官之人都喜欢认门生的,同时,这些个民间苦读的学子们也愿意拜当朝权贵们为师的,这样一来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

权贵们认了门生,就可精心培养,向皇帝加以推荐,做为自己的接班人,这样自己一旦退休后,在朝堂上还有代言人的,仍然可以呼风唤雨的。

而拜权贵们为师更是学子们求之不得的事情,这样一来对学子来说就寻找到了晋身的捷径与阶梯的,在仕途上少走许多弯路,那时拜师、收门生可以说是成了一种时尚的风气。

谢金吾坐了下来,一看王钦若只吃一盘花生米,不由的肃然起敬道:“老大人虽然身居高位,生活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