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角色飞了(2 / 3)

跟着黄宗骆又和她分析起人物角色来:“况且你扮演的这个刘夏,如果只是单纯的把她作为社会变迁中,高速发展城市里的一名中学生来看的话,这个角色形象太单薄,对你来说,演起来也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如果是想通过她的视角来展现,现代人的生活快节奏和面对的各种竞争和压力,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的复杂性,和两种世界观、人生观的矛盾呈现出来,那又太复杂了。以你现在的表演水平,是演绎不出来的。就算你勉强去演,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人物被你演崩了。”

“而且我侧面打听了一下,电影剧本将书中原本和谢欣然并立的双女主的戏改成了女主是谢欣然,刘夏成了配角。这么一改,受电影时间长度所限,刘夏这个人物形象就变得单薄了起来,失去了厚度。不管是我刚才说的哪两种人设,我都不建议你去演。因为若是前者的话,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单薄,只剩下一个影子。若是后者,因为刘夏成了配角,删除了不少情节,想要让这个人物立起来,给表演更添了难度。”

电影和电视剧比起来,不如后者受众广。不过行内约定俗成的规矩,电影演员的地位比电视剧的要高。因此,如果有选择的话,演员大多自然更想拍电影,而不是电视剧。

对此,甄翘翘倒不怎么挑剔。毕竟,她会跑来演戏是为了让大众认识她,削弱魂魄和身体之间的排斥力,从而获得这个世界的空间法则认同。既然电影《花季?雨季》属于拍完之后,差不多就放在库房里不见天日的这种,那么她何苦耽误着功课,费劲巴力去拍它呢,当下心中做出了决定。

在她张嘴欲言的时候,黄宗骆举起手,阻止了她:“演还是不演,翘翘你先别急着做决定。刚才关于戚导的这部电影,我说的,都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对《花季?雨季》这部电影的前景,我虽然是遵循常理推断而来,但是它也可能成为一匹‘黑马’,这也是说不准的。也不是没出现过在业内人士不看好的情况下,电影上映之后,反而人气火爆,上座率极高的。毕竟人们只是不怎么看电影了,并不是就不看电影了。这事和你进这个圈子的起点息息相关,我不希望你将来因为今日的草率决定而后悔,所以你还是好好想一想,再做决定吧。”

因为黄宗骆的这一番话,接下来的几天,甄翘翘抱着《花季?雨季》这本书不撒手,看了又看。虽然还没有达到倒背如流的地步,但是她对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对话也做到了烂熟于心。可是这对于她关于这部电影前景的推测帮助并不大。因为电影虽然是由原著而来,但是其中进行了改编,而不是原著的还原。况且电影界不乏原著很精彩,而根据原著拍摄出的电影却很烂的事例,甚至有些还是由经典名著拍摄而来。

如果能将电影的剧本拿到手就好了。黄家客房,甄翘翘坐在床边,吁了一口气,将手里的书顺着头顶丢到一边,仰倒在床,望着雪白的屋顶,脑海中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可是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演员只有正式进组之后才能拿到剧本,而且届时她拿到的还不一定是完整的剧本,可能只是属于刘夏的那一部分。

可是一旦进了组,无论她到时是否把完整剧本拿到手,不管电影的前景如何,都没有她退出的余地了。那个时候,哪怕电影烂到家了,她也只能硬着头皮拍下去。因为她需要考虑不拍的后继影响。毕竟进组之后,不管是剧组不要她;还是她撂挑子不干;这两种结果,不管哪一种,对才踏入演艺圈,还是一个新人的她,都不是什么好名声。

大天朝的国情,一向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她进组之后,又跑了,那些导演和制片人才不会管其中是否有内情,他们只会看到她这个新人不讲规矩,对她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好印象,之后再为戏选角的时候,看到她的名字,恐怕都要犹豫一下,多考虑考虑。无形中,不免给她的演艺之路增加了不少困难。因此,如果甄翘翘不想演的话,必须趁现在还没正式定下来,只是通过王婧告诉她,有这个意向的时候,就告诉对方,免得给剧组那边造成损失。

到底演不演呢?就在甄翘翘左右为难,拿不定的主意的时候,听到客厅的电话响起,然后就听到尚孟初喊她出去接电话的声音。仰倒在床的她闻言,忙不迭的从床上爬起来,跑到客厅,从黄奶奶的手里把电话接了过来。

……

她挂掉电话之后,坐在沙发上的尚孟初关切的问:“翘翘,这是谁的电话?怎么我听着你刚才一直在和电话里的人说什么没事,没事的,好像那边一直在和你道歉似的,发生了什么事?”

甄翘翘挨着她在沙发上坐下,说:“是我之前拍《十七岁不哭》时的导演的电话。之前我们拍戏的时候,戚导到我们剧组挑演员,挑中了我、李辰和张钞。刚才王导打电话和我说,电影里的原本属于我的那个角色,戚导又看中了别人。”

关于甄翘翘角色飞了一事,对退休之前也是从事演艺工作,家里成员也都这个圈子里的尚孟初来说,并没把它当成个事。相反,她听了这话,对这通电话更感到奇怪了,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