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来到孝庄太后的宫殿,将海轩大师的话,说了一遍。
孝庄太后愤怒了:“皇上,以哀家看,那海轩和尚没安好心。他居然怂恿你放弃皇位,真是好大的胆子。他就不怕遭来杀身之祸!”
顺治是大清的皇帝。
要是他不做皇帝,去深山老林中练武,整个大清还不乱了套?
海轩和尚,真是可恶至极。
顺治皇帝说道:“皇额娘,你别怪海轩大师。他没有让我放弃皇位,他是让我自己选择。大清的责任和压力,真的是太大,朕的肩膀有些不堪负重。想要管理好大清,朕要花大半的精力和时间,剩下的那点时间用来修炼武功剑术,不够用。”
孝庄太后说道:“你是大清的皇帝。整个江山都是你的,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武术修行,能成为大宗师,固然可喜可贺,不能成为大宗师,你现在的武功,也够用了。大清有鳌拜在,你只要不出皇宫,就算陈继亲自出手,都奈何不了你。要是真的没有精力在修行,那就索性放弃。”
男人和女人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顺治皇帝心底深处,是想着如何不断变强,想着如何超越陈继,第二才是考虑皇位的问题。可是孝庄太后觉得,大清的江山才是第一位的。大清江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人艰难地打下来的,费了多少的物力财力,她自己都难以算计。
顺治皇帝若是想要放弃皇位,专心武道,她是第一个不同意。
顺治皇帝说道:“皇额娘,这几日我再三思量过。我是不可能放弃武术的。鳌拜是大宗师不错,他是大清的定海神针,但是,我们皇室,必须要有大宗师强者。只有这样,爱新觉罗家族才能坐稳皇位。武术的力量,可使人超凡入圣,皇额娘是亲眼见识过的。要是我们家族没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制衡鳌拜和陈继这些强者,我们的命运,始终都是被他人所掌控。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和我一样无助。”
“皇额娘你听我说,我和陈继一样,都是少年宗师,我不比陈继的天赋差。我还年轻,有希望成为大宗师,甚至将来成为佛祖那样的至强武者,也不是不可能。”
孝庄太后说道:“可是现在玄烨还小,你要是不管朝廷,谁来管?”
顺治皇帝说道:“皇额娘放心,我并不是马上退位。至少,要等玄烨长大了再说。”
康熙此时还是个奶娃子。顺治皇帝要等到他入学之后,才会考虑离开。也就是说,数年之内,顺治皇帝是不会离开北京皇宫的。
孝庄太后闭上眼睛,叹了口气,说道:“你从小就有主见。既然你主意已定,那就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办吧。希望你的选择,不是错误的。”
顺治皇帝坚定地说道:“皇额娘你就等着看吧。朕的选择,是不会错的。”
……………………
放下了肩膀上的负担,打开了心灵中的枷锁,顺治皇帝感觉身体一下子轻灵了起来。甚至连内劲的运转,都快了一些。
海轩大师再次为顺治皇帝讲解完佛法,顺治皇帝说道:“大师,朕已经决定,数年之后,退位让贤,让朕的儿子玄烨继承皇位。朕决定将来跟随大师一起回五台山修行。”
海轩大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皇上做出了选择,老衲恭喜皇上。只要皇上了断尘缘,五台山自然欢迎皇上。不但如此,五台山所有的佛法典籍,皇上都可以自由查阅。”
海轩大师最注重佛法,至于武功,他是不屑于顾。
佛祖释迦牟尼,从来没有修炼武功。但是他在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后,身体很快便达到了至强武者层次。再厉害的武者,都伤害不到他,并且他拥有了投掷巨象的强大力量。
心理的修行,比起身体的锻炼,更加重要。
顺治皇帝只选择了一门上乘的内家秘法,一门深入地修炼,其余的内家秘法,全部抛弃。
剑术,只修炼基础剑法。
海轩大师说得不错,武术修行,就是要专一,要精纯。只有这样,修为才能稳步提升。
顺治皇帝跟随海轩大师学习佛法半个月,武功上变有了不小的突破。不但如此,他的内劲还变得精纯无比,剑术更加纯粹。就算只用基础剑法,他也能和武术宗师硬拼。
他现在走的路子,和当年陈继走的路子一样。专精一门。
海轩大师见顺治皇帝的武功突破,连忙说道:“皇上,最近这一两年,你最好巩固一下武学基础,不要想着突破。基础越是扎实,你将来在武学上的成就才越高。厚积薄发的道理,皇上应该是懂得的。”
顺治皇帝点头道:“朕听大师的。”
海轩大师不简单,虽然不会武功,但是他对武功的理解,比起鳌拜还要透彻。
鳌拜能成为大宗师,是运气逆天,若是鳌拜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理顺自己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