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袭击,草原号又中了一颗,这次的中弹位置没法注水平衡了,舰队旗舰正在缓缓下沉,舰队所有人都试图拯救这艘船,但无济于事。
16时6艘红胡子大王赶了过来,协助救援友军。而此时白洋联邦的海军并没有走远,他们正准备着下一轮攻击。补给船赶了过来,要在黄昏前完成鱼雷补充,再来一轮鱼雷攻击……
18时30分,损失惨重的罗克德尔角驻防舰队返回基地途中,又一轮鱼雷攻击开始了,联邦级重巡洋舰和彩云级大型巡洋舰在前方以炮火截击,驻防舰队被迫接战。借着夜色掩护联邦军所有的远洋中型巡洋舰尽可能的接近驻防舰队,施放鱼雷……
据战后被俘人员讲,舰队代理旗舰伟大的汗级战列舰骏马号是在那次鱼雷袭击中中雷的,船体一侧中鱼雷两发,两发610毫米鱼雷,对任何军舰来说都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
联邦军舰队的损失也是很惨重的。有7艘中型巡洋舰中弹,四艘施放鱼雷的巡洋舰被击中起火,成为靶标被击沉,其中两艘当场鱼雷爆炸……610鱼雷对它的使用者来说也是个极度危险的武器
12号全天,联邦军舰队5艘中型巡洋舰被击沉,一艘彩云级大型巡洋舰被击伤,中创,三艘中型巡洋舰重创,这些舰只退出了以后的作战行动,舰队舰只数减少四分之一,可谓损失惨重,但与罗克德尔角驻防舰队几乎全部战沉的损失相比,这些损失显得微乎其微。
罗克德尔角驻防舰队12日上午出击的舰只:伟大的汗级战列舰2艘,红胡子大王级战列舰6艘,博格级轻巡洋舰6艘,布鲁诺级防护巡洋舰8艘,只有博格级轻巡洋舰一艘,布鲁诺级防护巡洋舰一艘,逃回港内。
B世纪95年10月13日罗克德尔角当地时间上午9时,白洋民主联邦远征舰队开始了对罗克德尔角各个炮台和守军指挥机构的炮击。联邦级重巡洋舰的203毫米4×双联/53倍口径和彩云级大型巡洋舰的15.5cm60倍径主炮充分发挥了火力。在侦查机的校射下,炮击进行的很有效率。第一轮炮击,守军的指挥机构和兵营就被全部摧毁。接下来的目标是各个岸炮炮台。这里一直是个开放港口,所有的炮台位置也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座港口共有15座岸炮炮台,配置有250mm炮12门,170mm炮3门,跟舰队的火炮一样,这些岸基炮台重炮的射程都十分有限,几乎无法给攻方军队造成伤害。很快,飞机侦察报告,炮台全部被击毁。舰队炮击固定目标时。残存的博格级轻巡洋舰,布鲁诺级防护巡洋舰想要逃走,侦察机及时告知了舰队敌舰动向,这两艘舰被拦截了。面对强大的联邦舰队,这两艘昔日强大舰队的军舰选择了投降。一支强大的舰队就这样被表面上弱小但却依靠科技水平增加了巨大战斗力的小强舰队给彻底灭掉了。
上午11时,港内守军在制高点升起了白旗……战斗结束了。
守军和驻防舰队基地剩余人员向联邦军远征舰队投降。
当天下午15时,联邦军海军陆战队登岸,与投降守军完成换防交接。令联邦军万分惊讶的是,罗克德尔角港内的投降守军居然有7000人之多,全部是来自塔斯曼帝国属地洛尼地区的罗族人,他们的历史很悲惨,曾经是有自己民族独立国家的,被土族人建立的塔斯曼帝国征服了三个多世纪了,一直被帝国剥削和奴役。这些人是被迫远离家乡来此遥远地方当兵的,可以说是联邦军的猛烈炮击解放了他们,该部的塔斯曼帝国本族土族人指挥官和守卫炮台的土族人部队都被炸的灰飞烟灭,他们不愿为这个奴役他们的帝国送死,杀死了督战的突族军官,竖起了白旗。
这些罗族人作为机动守备力量装备有18门100毫米加农炮,54门80毫米榴弹炮,大量的机枪,弹药补给都很充足。作战计划是按照港内守军只有1200人的情况制定的,炮台的守军确实也是这个数,没想到这里还有机动守备力量。这多出来的7000人守备队是一个师级建制,是专门针对罗克德尔角港陆上威胁的。舰队都被击沉了,港口守备力量不足,他们被连夜征调进入港区,组织防御作战。如果这些守军选择继续抵抗,那战斗进行到这里,还仅仅是才开始。联邦军的运气不错,守军选择了投降,战争应该结束了。
联邦军善待了这些给他们带来如此好运的人,以礼相待,没有限制他们的自由,只是没收了他们的大炮。次日,联邦军还送给他们大批补给,这些补给物资要比帝国提供的好多了。对投降守军投之以桃,守军也会报之以李,他们主动承担了港口周边的守备任务,还帮助白洋联邦军恢复港口的正常运转。
10月14日,白洋联邦军依据国际惯例电报通告塔斯曼帝国:一,罗克德尔角已被联邦军攻陷,贵国在此驻防的外海舰队已被全歼,联邦军将善待被俘人员;二,若贵国承认罗克德尔角港及附近地区为白洋民主联邦属地,战争就此结束,两国恢复和平;三,若贵国同意第二个条件,联邦将释放战俘并归还缴获舰只。同时,白洋民主联邦将此停战条件广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