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谬论(1 / 5)

彩云垂泪 末世战车 8442 字 2017-02-17

《舰殇》/《无奈的舰队》——白洋联邦卫国战争中的海军作战行动

第一章,谬论(军事技术探讨文)

“海军军事革新”和“新军事思维”等诸多谬论管制下的联邦海军,几多无奈,几多悲催。

B世纪95年,洲际航运要地罗克德尔角,一大一小两国豪赌国运。

“野蛮人老大帝国”塔斯曼帝国投入全部海军力量,结局是丢掉了战略要地罗克德尔角,庞大的帝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此战恰如“晨鸡一叫,其道大衰”,战败的古老帝国遭遇多国算计,各强国各种模式群起而攻之。B世纪96年,奋战一年后,这个巍然耸立于世界之巅长达数百年的泥足巨人轰然倒地。

文明人小国白洋民主联邦获得了一场伟大胜利。毫无疑问,那里的两场海战联邦军远征舰队都赢了,赢在了军事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对手上。可以说海军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科技军种,科技是第一战斗力哦。这里的两场海战无疑都验证了这一点。亲,一定要记住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第一战斗力。

罗克德尔角战争的胜利者,胜利了,损失也是有的,还很大。军费,参战官兵伤亡,三艘彩云级大型巡洋舰,十余艘长良改型中型远洋巡洋舰被击沉。当然,总体来看,白洋民主联邦的商人们在此战中绝对是收获颇丰,海洋扩张带来的利益让商人们目瞪口呆,从此越发的重视海军建设了。

政府过度重视海军,本来就不受重视的陆军真成了后妈的孩子。自从B96年起,连续三个财政年度经费几乎只够发工资,没有充足的训练经费,新装备只能锁在库里。裁剪陆军言论甚嚣尘上,更有甚者提出了“陆军无用论”。即使在西鲁帝国军大兵压境频频骚扰的B99年,联邦财政也只是划拨给了部分陆军部队部分训练经费。推广运用这一胜利经验似乎是胜利者所遭受的最大损害。陆军成了联邦“扩张海军”政策的牺牲品,而后陆军因缺乏训练而战败,联邦自己也沦为这一政策的牺牲品。

这两次海战除了用经费铁链子拴住了联邦陆军,举国上下都器重的海军也意外遭了难。遥远战场上的伟大胜利给白洋联邦海军高层普遍造成一种错觉,联邦海军自上而下变得空前自大。小国家将领们基于偶发事件的错觉没有及时被纠正,反而被当做最先进的海战实战经验,进而基于片面经验总结衍生出一系列错误理论——“战列舰无用论”,“轻型化军舰优势论”,“鱼雷决胜论”,“军舰数量威慑制胜论”……在世界海军强国眼里这些新鲜都理论太过片面,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甚至完全是臆想的伪科学。(这些理论看看字面你就明白啥意思,不再一一展开解释了。)

B世纪96年3月,因战事推迟了两个月联邦海军年度军务会议终于开幕了。与会将领们意气风发,开始以海军强国将领姿态预测未来的海战模式,并据此制定新的海军发展建设规划。这些将领们“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依据新军事思想打造未来的联邦海军。军报称此为“海军军事革新”。

所谓“革新”主要体现在大型舰只的计划装备数量大幅削减:

一,战列舰建造计划被彻底否决了。那军舰贵的出奇,但几颗鱼雷就能灭掉,也就平时开出来吓唬人,真打真的很无用。

二,战列巡洋舰计划暂停,暂只装备萨克森温莎帝国赠与的四艘。护航商船,维护海上权益,战列巡洋舰那还是极好滴。

三,第二批次联邦级重巡洋舰改为只建一艘(宪法号),另一艘暂停建造作为第三批次。与不造战列舰同理。

四,停止新建彩云级大型巡洋舰,完成已开建舰只后,此级舰不再制造。战列巡洋舰完全可以代替计划中的未开工船只,且更具性价比。

那么,不造大型舰只,造什么舰??要知道海军必须得多多的造军舰哦,这样海军将领才有油水哦。再说,军费得花的透支了上面才会多给,要是军费结余了,那恐怕财政拨款会一年不如一年。

答案是造下面这些军舰,像下饺子一样造这些军舰:

一,长良级V型高速雷击巡洋舰。

这是白洋联邦新版海军远景规划中,海军远洋作战舰队的主要构成舰只,也是白洋联邦特色远洋作战理论“鱼雷决胜论”在海军舰队建设中的最直接体现。

与当时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的战列舰主力模式相反,小强白洋民主联邦可谓逆潮流而动。自B世纪96年秋季起,联邦海军开始建造高速雷击巡洋舰——长良型升级版,长良型V级,就连现有的长良型也改装成长良型V配置。该型号以长良型为基本船体,将部分火炮位置更换为8联装610mm鱼雷发射器,全舰仅有4门140毫米火炮,却有10组8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器,说白了就是一个超大号鱼雷艇。为了增加机动力,提高航速,新建长良型V对装甲做了减配处理,钢板要比早期型号薄,可谓商船的标准,不过这速度可是贼快啊,据说试航时到了38.5节,赶上高速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