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阿巴海(2 / 3)

长河复生记 大简 4643 字 2017-03-07

“舒尔嘎茨”就是“舒尔哈齐”,“弩尔哈齐”的亲弟弟。

“雅尔哈齐”是“弩尔哈齐”的异母弟弟。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英勇无比的战士,名字居然这么可爱。

多尔衮的亲弟弟叫“多铎”,孙一就问:“多多什么意思?”

通讯兵答:“就是小小的宝贝蛋儿。”

多铎也是大清的虎将,孙一笑的眼泪快出来了。

闷蛋咧着嘴,“这名字饿都听着亲地很!”

通讯兵偷看闷蛋一眼,低声说:“我们那里笨蛋的土话叫岳托,也有人拿岳托当名字的。”

闷蛋毫不在意,“贱名好养活,阎王爷不收。”

努尔哈赤的二子代善的长子就叫“岳托”!

想来努尔哈赤先杀了汗储长子储英,又废了接班人二子代善,代善给自己的大儿子起这个名字是有深意的。

再回过头看明朝和朝鲜各自的对“野猪皮”的翻译,居然是朝鲜更胜一筹,信雅达,兼顾了音意,还透着厚道。“乙”、“野”明代官话同音,老乙可赤、小乙可赤哥俩实际就是老野可赤和小野可赤。

朝鲜文献还记载奴儿哈赤本名东鞑,东达,咚哒,好象是个象声词。

孙一问通讯兵,“要是给孩子起名’咚哒’,是什么意思?”

通讯兵答:“那些部落给孩子起名很随便,阿呆、阿海、瓦呆、瓦塞的,大部分根本就是好听,没什么意思。”

文献记录的努尔哈齐儿子有阿拜、塔拜、湯古代、莽古泰、巴布泰、巴布海,名字还真是成双成对合辙押韵挺好听,除了突兀的皇太极!

孙一问:“皇太极是什么意思?”

琪琪格回答:“黄台吉是蒙古话,大汗的儿子在称汗以前叫黄台吉,就是皇太子;大汗的普通儿子叫台吉,就是太子。”

孙一有些疑惑了,满族皇帝的儿子不是叫贝勒嘛,怎么跟着蒙古人叫台吉了?这八杆子打不着啊。

孙一问:“爱新金国的新头领,为什么叫黄台吉?”

琪琪格、通讯兵也疑惑了:“没有啊,爱新金国的头领叫阿巴海!”

看来史料有什么地方搞错了。

有学文科的朋友曾告诉孙一,明史有两个不可信:

崇祯一朝的正史被严重歪曲,不可全信。

满洲为了证明祖先的荣誉,利用修《四库全书》之机,把明人关于建州、女真14世纪到17世纪中期的记载,全加以禁毁删改,仅留下“三仙女创立满族”,“努尔哈赤母亲吞鸟蛋十三个月生努尔哈赤”的满州版本,全不可信。

从逻辑上推论,皇太极叫阿巴海倒是绝对符合努尔哈齐的起名传统。他的十六个儿子们就成了楚鹰、代山,阿拜、塔拜,汤古呆、莽古太,阿巴太、阿巴海,巴布太、巴布海,德格勒、阿济格,赖木布,多衮、多多,费扬古。完美发音!一般牛人都有些偏执,努尔哈赤也不会例外。

尤其是去掉两头,中间的阿拜、塔拜,汤古呆、莽古太,阿巴太、阿巴海,巴布太、巴布海,简直就是“魔里海、魔里寿、魔里青、魔里红”四大天王的配套班子八大金刚,阿尔泰语系发音阳气十足霸气侧漏,可以想见努尔哈赤生这八个儿子时正值壮年雄心勃勃。

德格勒、阿济格、赖木布明显多了些阴柔,可见努尔哈赤这时已然经过沧桑。

最小的三个儿子多衮(小獾子)、多多(小宝宝)、费扬古(老幺)一听就知道努尔哈赤老年得子,舔犊之情悠然而生。

恐怖的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们,这次草原大战几乎都来了。

尤其是第八子黄太极阿巴海,简直就是战神。明朝猪一样的将领,到了他手里,能把大明朝从北推到南!

孙一问通讯兵,“你叫什么名字?”

通讯兵答:“我叫狗剩之”。

典型的东北话,子之不分。

孙一对贾道士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长自家威风,灭敌人士气,就是心战。这个狗剩子是个宝贝,你要多和他聊聊,爱新金国将会是个大对头。”

——————

参考资料(与情节无关,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努尔哈赤和黄太极

努尔哈齐意为野猪皮,出自金启棕先生。

金先生姓爱新觉罗氏,名启棕,字麓漴,为清乾隆帝第八世嫡孙,著名满洲学、蒙古史专家,中国女真语言文字研究奠基人。

金启棕曾笺示说:“幼时曾闻满文专家含亲松贤前辈说过,努尔哈赤系’野猪皮’之意,舒尔哈齐为’小野猪皮’之意。”

《国榷》永乐二年二月癸酉条:“置奴儿干卫”,下注:“女直野人”。可以佐证努尔哈齐意为野猪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