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发展易阳(2 / 2)

宋国的战争 求败很难 3635 字 2018-04-14

庙规模不大,但是它解决了李家庄王家镇附近的几个村子僧人们的吃住问题,解决了僧人吃斋念佛的问题,僧人们的问题解决好了,就有助于整个县境的和谐和稳定。再来看看驿站的问题,在卫青峰没来易阳之前,易阳整个县城和县外只有一个驿站,其他县城来的官员人员或是通信人员,要是来的早还可以住进驿站,要是来晚了就只有住在路上,这样对官员人员和通信人员多不方便啊!卫青峰把修建驿站之事交给了县丞,命令其在易阳境内修建八座驿站,在来往易阳的东西大道上修建三座驿站,在来往易阳的南北大道上修建两座驿站,在县城里修建三座驿站,这样就方便官员和通信人员的住宿了。县丞按照卫青峰的吩咐照办,半个月的时间就在易阳境内修建了八座驿站,驿站修好了,来往易阳的人员就增多了,最多的就是商人,他们来易阳拉动了易阳的经济增长,也丰富了易阳的人民生活。驿站修好了,当然也会派人去管理驿站,于是卫青峰在县衙人员里选了几十人前去管理驿站。

派去的人多了,管理的也专业化了,来往的人安全系数也提高了,很多临县的商人都愿意来易阳经商。山区里的森林树木也都绿葱葱,河流也都清澈见底,山区里野生动物也增加了不少,河里的鱼虾蟹将也增加了不少,可谓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外县的人也愿意把家搬到易阳来,这样就增加了易阳县的人口。易阳县里的客栈饭馆也都增加了不少,这足可以看出易阳的繁荣。

城市繁荣了,道路桥梁建设也要跟的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县城的经济的发展。于是县丞提交了一份关于修建赵家镇的一条道路建设规划书,上面写到了修建道路的原因和所需的费用,卫青峰看了后觉得费用太高了,但是在县丞的再三劝解下,卫青峰接受了,发放了修建道路桥梁的费用,很快县丞招来了修建道路桥梁的工人,在一个月内就修建了一条五十里长的路,这里面包括桥梁两座,分别架在周家庄和孙家镇的赤河上。

道路桥梁修好了,易阳县境内出去到临近外县的经商的人也增加了不少,于是长期在外经商的商人为了与家人取得联系也就促使了通信人员增加了不少,通信人员一般都是由驿丞管,因为驿丞管理着驿站。驿丞都是由县令亲自任命,一个驿站一般是一个驿丞,驿丞下面就可以有多位通信人员了。古代通信人员一般都是骑马,所以驿站还兼职着养马的职能,有些快的信件要求必须在几日之内送到某座县城,那么通信人员来到了驿站就要及时跟换马匹,这样才能及时保证信件的送到。

驿站养马有专门的养马人员,有些驿站嫌弃养马麻烦,于是直接从专门养马户那里提取,然后就说是官家征用,就无条件的取走了。驿丞还是主张自己养马,但是驿站自己养马,那费用就高多了,不仅耽误驿站人员送信,还使得商人来往之人住宿的环境有一定的污染。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易阳县的整体环境的质量,虽然易阳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不能影响到易阳县的环境啊!易阳有快速的发展,完全离不开易阳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县令卫青峰的管理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