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就在技术那里。
她又翻出之前国外展方发来的邮件,来回看了三遍,再对比她给技术的翻译以及技术的反馈。发现对方在邮件里提到两种播放制式,技术那面给回的是第二种,并说明现在全球百分之九十的设备都支持第二种制式。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
林跃赶忙给老板打电话,说明问题的关键点,并请老板再次和国外的对接同事确认一下。
两小时后,老板的电话打过来。由于对方设备的关系,他们那里只能打开第一种制式的片子。老板要求她马上通知技术转录。
“林跃,我想告诉你,工作应当是一个圆环,一环扣一环,每一环你都要兼顾到。不是当前那一点点事情做完了,工作就是完成了。你也不能什么都丢给我,认为我会去一一把关。如果什么都要我亲自去做一遍,那还要你干什么?”
林跃:。。。
她想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监督的片子出了问题,她肯定有责任。但真的是她考虑不足吗?不知道。
技术下午将样片转完发给林跃。林跃找来专门的机器审片,熬了一夜,才忐忑地再次发邮件寄出去。
接着一两天都没接到老板那面关于这个样片的反馈,林跃的心才放下来。没有反馈就是最好的反馈,说明新片至少在格式上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其它,就不是她林跃该考虑的事情了。
样片的事情完结,林跃得了点空,有时间帮隔壁公司做些琐碎的事情。他们的打印机坏了,林跃找人来修。他们上月的公司账目还没核对,林跃帮忙把出账理了一下。他们的考评办法还没修改完,林跃帮着修改一下。
一晃就到了周四,林跃盼着周末赶紧到来,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老板电话打进来:“林跃,最近手上的事情收尾得怎么样?”
林跃:“报告老板,手上的项目我这面能做的已经差不多了。你要求的文件资料也已经打包好,给您寄过去了。”
老板:“好,那你手上没有什么事了吧?今天下午我约了一个剪辑师过来帮我剪片。待会儿我发一个文件给你,你帮忙翻译成中文,下午要用。”
林跃:“好的。”
收到邮件,林跃傻了。她以为就是简单的一片稿子,很快就能翻译好。谁知居然是一篇长诗,看样子应该是她老板写的。这是一个广告篇的内容解说,老板写得相当煽情相当文艺,这可要她咋翻?!
考虑到这段时间老板发火的次数越来越多,语言越来越不客气,林跃赶紧搜索一下这个产品的相关情况,开始翻译。
中午饭都赶不及出去吃,林跃终于在下午三点左右翻译好初稿。来回检查了好多次,勉强过关了,林跃才发现肚子已经贴到后背上了。正要出门去吃东西,发现门口茶几上放着一盒饭。上面留了条,是魏城。
林跃端起饭,将字条扔进垃圾桶,忽然心中一动。这个魏城,感觉有点奇怪啊。
她实在太饿了,揭开盖子开始大吃。吃到一半,老板回来了,还带着剪辑师。
林跃:“老板,你这么快就到了呀?”
老板:“你还在吃饭?稿子翻译好了吗?”
林跃:“好了,这就给您打印出来。”
林跃打印好,给老板送进去。老板表示他看不懂中文,请她一一念给他听。林跃有感情的朗读起来。老板不时问,这个是什么意思那个字为什么要这样翻译。林跃便慢慢给他解释。末了,老板问剪辑师,“你觉得这个剧本怎么样?”
剪辑师从手机屏幕上抬起头:“啊?哦,这个,总体来说还不错,就是有些地方我还不明白,比如说。。。。”
林跃按着老板和剪辑师的要求和建议又改了一遍。老板请剪辑师开始剪辑,给之前的素材加字幕加音乐制作成一个短片。
林跃看看手表,准备出去收拾一下,坐等回家。
老板:“林跃你留意下,我看不懂中文,你在这里帮我监督一下,方便及时沟通。”
林跃:。。。
眼见又是通宵的节奏,林跃赶紧出去把午饭吃完。
剪辑师和老板合作多次,很了解老板的想法。他很快用素材将片子拼凑好,开始往里放字幕。
老板对林跃的字幕功底却很不放心,多次和剪辑师求证这样翻译是否妥当。好不容易坚持到片子的三分之二,老板坚决要求换掉其中的一个词。林跃的翻译是这样的:
“在外,她们驰骋职场,是业务骨干销售精英;在家,她们洗手做羹汤,是亲切的母亲贴心的妻子;她们是女人,是活的无比精致的女人。”
老板要求把第一个女人改成妇女,这样更具有层次感。
林跃感觉嘴巴里被人塞进了一坨苍蝇。
“老板,妇女不是这样用的,您在这里用妇女二字,不仅低俗,还有歧视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