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与建造方法等。还有建造船只所需改建的船坞设计图纸,桥式起重机图纸……让送信人派去。
三角远洋帆船排水量120吨,船长23.66米,船宽7.84米,理想行速为10节,吃水1.98米,可载150人(没大炮情况下)。预计价格不会超过3千两银子,而全面的改为使用风帆,船舵、吊轮布线,木头可用烤房烘干,龙骨可使用钢铁铸造等设计,特别是吃水1.98米,能走内陆河流。这船虽然是过度性船只,可将为未来的大航海时代,储备非常关键的造船技术。
许昌太守夏侯惇,陈留太守夏侯渊,襄阳太守曹仁,濮阳太守曹洪,邺城太守何苗等。都来信问道,经过长时间的培植势力,关注民生,收买人心等措施。现在他们5人已在各地站稳了脚跟,并夺得了兵权。不知是否加强军备,如宛城那样进行农业改革或是作何投资?
我一一写信说道,万万不可!不可随意增加军队人数,随意扩军。中原地区可不是西北,世家大族的眼睛可死死的盯着你们呢。可像长安那样,将各城守备军中的老弱病残,编为城市警察,而军中可补充新兵。至于武器装备与农业改革等措施,一切放缓。而若闲置人口过多,可以派遣人员修路。再有就是拉拢所在世家大族,站在我们这边。
并州的曹操,写信说道,任务已经基本布置完成,现在正在积极实施当中……钱财已经花完,还望主公再次拨款。还有丁原盯上我了,时不时给我制造麻烦……
当初我便让国渊、任峻提取5万两在洛阳开始了大量的招聘工人,两人招聘工人24万多人。让史涣、耿武提取5万两在许昌大量招聘工人,他两人招聘了37万多人。让张既、杜畿提取5万两在宛城大量招聘工人,他两指招了13万多人。共计约为75万人,这些人属于城外流民,没有交税,没有登记在案,不属于城市人口,他们的死活大汉并不在意。这些人在当地休养了一个月的身体后,身体渐渐好转,便被安排随着曹操北上前往并州进行秘密任务。
晋阳的丁原被请去看守北长城,而其补给全改为由我军提供,军队补给与伙食都改善了很多。长官命令不可不听,本来他也乐于接受此事。并州军出晋阳城,北上长城,驻守在雁门关。
可随后丁原便见到曹操在并州站稳脚跟后,又拿下壶关,开始了四处修筑城墙。在原有赵国、魏国的城墙基础上又加建了诸多城墙关口……所防范的并不是北边的匈奴,倒有点像防范中原。为此他派出大量的细作,南下查看,可得到回复极少。
其中一叫张辽的小将回来报告说:“并州突然汇集众多人口,而曹操以并州刺史之令,在并州各处,深挖洞,四处砌墙……不知所谓何事。”
丁原便将此事上报朝廷,状告曹操图谋不轨。
而朝廷派人前来调查,曹操既没有扩招军队,又没有存备武器器械。只是让众人四处修道路及修缮城墙以防匈奴,最多算上四处挖洞而已。结论是丁原与曹操将相不和,领着20万大军的丁原,状告无兵无将的曹操……图谋不轨纯属诬告,丁原还被朝廷派来的督邮臭骂了一顿。
并州多是大山,本来土地不多,还不时受到外族侵扰,世家大族都跑光了,而百姓都是被迫留下,因为此地免税。此地不但没有税收,还要年年耗费朝廷大量钱粮,可为防御匈奴与鲜卑,朝廷不得不继续供养丁原的并州军。而曹操来了后,并州军的供养交由曹操,朝廷将省去近百万两白银。
只要不是造反,朝廷本来就想管,并州随曹操折腾吧。便随意奖赏曹操一个长使官职,调查之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如此丁原也无可奈何,将此事作罢。
我急忙给曹操写信,叫其按计划进行。多招揽人才,那个张辽一定要拉拢过来,还有叫高顺的,还有个叫徐晃的!不用太过畏手畏脚的,丁原若有不服,用并州刺史官印来压他,不要跟他客气……
我又急忙给李贵写信,让其全力支援曹操,北方之事不可耽误。
******大半年总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