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力微任重求相助,声名狼藉也不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 / 2)

荀绲沉默思考着,众人皆议论纷纷

……

”可我有更好的办法“我自信的笑道。

”先生教我……”众人齐喊道。

”方法就是技术创新,针对于问题的技术创新。还有针对问题,实行改革。”

“何为技术创新?何为改革”众人皆不解。

我问道:“大汉的土地并未减少,农民并未减少,粮食的产量是可预计范围的。只要不是大旱灾,粮价不会高到现在的地步。可为何粮价连年上涨?为何年年闹饥荒?为何处处闹灾荒?农民吃不饱,穿不暖?”

这几个问题如同重拳,直击众人头脑,仿佛身心里皆受到沉重打击。

并不是没人知道答案只是……说不出口。

“这些年的粮价暴涨,皆是因为酒比粮食贵,加上酒可存放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而粮食多则贱,存放不过2年。明显的把粮食酿成了酒,再卖酒牟利。所获得的金钱将会是卖粮所得的10倍到几十倍,而担当的风险不到卖粮的十份之一。如此一来,世家大族会怎么取舍,答案已成必然。”我直接把问题点破了。

荀绲满脸通红摇头说道:“我也是天下罪人……”

荀家也开有酿酒厂跟酒馆,还是作为家族的主要收入。特别是请木匠造酒桶,酒盆等产品。

”……粮食少了,粮价涨了。农民只能卖田地来换口粮,土地兼并会更快更厉害。而土地都落入免税的世家大族手里,国家的税收越加减少。如此恶性循环,大汉朝焉能有救!故而大禹曾说过酒乃亡国之祸。“

众人皆议论纷纷……

”那我上书朝廷,禁止酿酒卖酒。“荀绲忍痛说道。

”如此损害大家利益的事,荀家会陷入绝地,这是个笨办法。我要说的这技术革新,首先也是针对这酒的。这是我酿造的酒大人请喝。“说罢便让胡车儿给荀绲和书生倒了杯奶王酒。

”这就是近来洛阳传出来的仙酒么……“荀绲一口干了……”好酒!居然……如此的香醇……可否再给我一杯?“

”大人这酒等会慢慢喝,这酒香浓易醉人。我们先说酿造酒之事,这一斗米按照现在的方法只能酿造3升酒。(一斗米等于十升米)而且纯度不高于20度,要想提高纯度只能埋藏于地底好几年。如此高的成本,可卖酒的钱还是比卖粮食高10倍。可我造的酒减少九成的粮食消耗,纯度是普通酒的3倍,将取代现有的酿酒方法,这就是技术革新。等这酒在大汉全面铺开后,相信再也没有人用古法酿酒了,如此必然能省下来的大量粮食,而1-2年后粮价必然会下降。“

众人都兴奋起来了,书生眼如熊熊烈火般注视着我,全身已被金光包裹。

”如此你不怕身陷入绝地?世家大族都不会放过你吧“荀绲关切的问着。

”力微任重求相助,声名狼藉也不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悻悻说道。

……众人读着诗句留下泪来,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

许久荀绲跪拜道:”好一句……力微任重求相助,声名狼藉也不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日起我荀家一族便拜入门下,荀绲拜见主公。“全身也已被金光包裹。

书生也跪拜道:”在下荀攸,拜见主公。“

我连忙扶起两位,让胡车儿倒酒,介绍起众人来。

天色已晚,荀绲设宴款待众人,众人皆醉。

第二日,荀家族人皆已到场,荀家八子个个才华横溢,然而都是诗词歌赋流。自然与司马微,陈琳等打成一片,虽然我记得的名诗句很多。可一个6岁孩童,拉拢荀家已成,再卖弄还让不让人活了。

便和荀攸,荀彧等年轻一辈打成一片,后来荀攸,荀彧受我委托叫来了颍川书院的同学程昱、钟繇、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朱建平、陈群、刘晔、我三哥黄义等人。众人谈天说地,连说了6天6夜,闹的不亦乐乎。众人皆被我所掌握的知识吓呆了,而讨论的时候我甚至画出了大汉的地图。

最后众人皆无法反驳,唯有心服口服。最后在我哀求下实在不耐其烦,只能奉我为主公。已见众人被金光包裹,心里说不出的兴奋啊,曹家的谋士尽入吾袋了。

”嘻嘻嘻,知道我厉害了吧。“当我大笑道。

众人皆汗颜。

分手之日戏志才、刘晔、荀攸、钟繇、程昱将随我回宛城,而其他属下将继续回颍川书院读书,以完成学业。

倒不是我不能教书,而是汉族文化到宋有断层……到清朝完全被修改的不堪入目……我资料里也不齐全。

三哥黄义是第一个14岁还在书院读书就被举为孝廉之人,故而回到学院之后,待遇跟环境完全改观了。众多学子也不再排斥三哥,学院也没再加收特殊费用。可歧视还在,众人皆在传三哥孝廉是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