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县太爷刘元白(2 / 3)

大明海商帝国 石烟斗 4516 字 2017-05-12

似只是一个小愿望,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可现实里,真要实现这个愿望,同样存在着不小的难度。

从章旻青前世读书积累到的知识,他当然清楚,眼下的时间段,大明朝恰逢小冰河期,整个大明到处都是旱灾、水灾、蝗灾的灾荒不断。不是那里黄河决口,就是气候因素导致的大面积粮食歉收减产,该怎么办呢?

更为让他有些无措的是,他心里非常明白,再过三十年,满清入关,神州陆沉,整个神州大地一片血雨腥风。人逢乱世不如狗,难道只能剃发易服尊严尽丧的苟且?

在这个大明朝覆亡后,耻辱的留根猪尾巴的话,也许也能活下去。可他章旻青甘心接受这样的屈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章旻青骨子里的骄傲,这绝对是难以接受的。

这就是他很快就决定要努力改变现状的源动力。而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不能只是一个小小的世袭副千户,如果不能改变这一点,恐怕到那时候,除了付出自己的一腔热血之外,别无它途。

至少在眼前,他即将要去参加的科举考试,就不失为一个改变命运的途径。只是他心里有些发憷,除了这个身体给他带来的那些记忆,对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他后世的记忆在这方面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也就是说,他只能凭借眼下自己这个身体带着的记忆里的那些内容吃老本了。考上秀才可能是没问题,再往上的乡试、会试,他心里就完全没底了。

现在的章旻青的心里是很矛盾的。两世为人带来的不同的思想和理念,此刻正在他的脑海里打架。这世的章旻青这些年来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科举获取一官半职的出人头地。

而前世的章旻青又告诉自己,这大明朝的文官们,没一个是好东西!不管是眼下掌权的齐楚浙党,还是眼下处在下风头的东林党,或是将来的阉党,全都是一丘之貉。

章旻青放佛又听到了那位在这世,三十多年后凄凉自尽的崇祯临死那句话:“文臣个个该杀!”。章旻青是真心不愿意和这些看似道貌岸然,实则迂腐固执,满肚子各种名利私欲的伪君子们为伍。

不过,话又说回来,眼下的章旻青能有别的选择吗?不管他愿不愿意,似乎这科考的路,他都必须要走一趟。

不然的话,就算他承袭了那个副千户的官职,在重文轻武,被文官集团垄断了话语权的大明朝,他依然还是任人宰割的一块肉而已,能不能在这飘摇将乱的世道里活下去都是问题。

看着手里拎着支鸟铳的章旻青呆呆的低着头不说话,包括吏目李沧安在内的所有人,此刻也都闭上了嘴,生怕开口会打扰到章旻青的思考。

这也许是昨天流出的传言带来的功效。

“这事我觉得还是先放放,眼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考过童试,而不是怎么报仇。仇要报,但需要耐心的等待机会!这事我再想想。”

章旻青终于从神游状态回到了现实,看着四周围着他的人,撂下这句话后,把手里的鸟铳交还给李沧安,招呼上,站外人群外面的七斤,自顾自的往家走去。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此刻的章旻青情绪有些低落。原因也很简单,只熟悉热兵器作战的章旻青,在发现大明军队装备的鸟铳,比他想象中的更差劲后,有些茫然。至少眼下,他空有领先这个时代四百年的见识,却不知道该如何施展。

不要说想组建一支现代化军队,装备步枪大炮了,就算想要装备起比这个时代略微先进点的前装线膛燧发枪,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这至少表明,组织一支强力的军队,一时半会的,怕是很难实现。这条路既然走不通,那么,有另外的路可走吗?

回到家的章旻青,把自己关进了房间,不见任何人。

经过了近一天的思索,章旻青终于有了决定。想要依靠他的见识改变大明覆亡的结局,首先他就要最大限度的获取话语权。

获取话语权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做足够大的官,成为一帮文人的领袖。至于另一个么,那就是想想该在这个时代里怎么赚钱。只有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他才能支撑起一个初级的工业化体系,不,称不上工业化,只能是作坊化。

不管是做大官还是掌握足够的经济力量,有一点都是必须的,那就是名声。这个时代,想要扬名也不象后世那样容易。后世扬名只要做到一点——不要脸,基本都能扬名。什么隐私八卦、偷情劈腿,都能成为扬名的工具。

但这世不能这样做,在这一世,要是坏了名声,头上戴上顶私德有亏的帽子,那这辈子基本就再无扬眉吐气的希望了。不说人人喊打,也是所有人一致鄙视的对象。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道,想要扬名,太过标新立异是不行的。

那么走正途扬名,科举无疑是最佳选择。只是能不能一路顺风的闯过乡试和会试考中进士?章旻青他心里没底。不过很快的,他就想到了办法,在考文进士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