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行驶在异界的自行车】(1 / 2)

陈子辰虽然身在医院,但是对于自家哥哥挑头做以及投资的事业,依旧保持了高度关注。

他告诉陈子旭,医院里已经没有再派记者去骚扰他,现在每天都休息的很好,不要让他担心。同时他还表示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早点出院,他想参与到大建设的队伍当中去。

陈子旭苦笑,这怎么行?

别说现在陈子辰才刚刚苏醒过来,就是不曾昏迷过,他也不适合这时候“带病上岗”,他颅骨破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本来陈母和陈父轮流和林雪待在医院帮忙照看陈子辰,现在陈子辰醒了,三个人开始轮流照看,毕竟家里还有一个小baby需要照顾。

说起陈子旭这个小侄子,陈子旭给他起了一个大名,经血海棠主动和林雪提了一下,陈子辰当即拍板就叫“陈乐安”。

陈父本来在孩子生下来之前就给孩子起了“国梁”、“国栋”、“国材”等象征意义特别明显的名字,但他需要照顾到林雪的心情,当时林雪就没有同意,陈子辰当然也没有同意。

这时候,有一个“出息”的大哥给孩子起名,而且也很好听,这估计不差了吧?

……

话题回到市里协调工作小组给陈子旭出的方案上。

陈相春拿着一纸传单,脸上几分笑意,也有几分心疼。

这纸上明明白白写着,公共设施增设一个养老院机构,60岁以上老人按自愿原则可住进养老院,他们的赡养费用由集体出。

不进入养老院的老人,一般按照不予另建房屋的原则,要求和儿子住在一起,赡养费由儿女出。

另外,根据实际的需要,住房类型分为A、B、C三类,A类户型最小,但也有400以上的面积,C类户型最大,有600平米之多,主要是因为建设前各家各户原住宅面积的不同。

想再当钉子户的人看到下发的政策,嘴角一抽抽,然后也没有二话再说了,不管是打定主意以后跟年轻人住一块,还是回头搬到养老院,现在留下来继续当钉子户肯定是不行的。

就这样,拆迁工作顺利而有条不紊的开始了。

当大家的劲儿都拧成一股绳的时候,工程进度就显得特别的快,这不,没两天,所有的村民都已经搬到了简易板房暂住,重型机械开到直接对原有住房进行了不可修复性的拆除。

施工单位拉来的铁皮隔离墙围绕着未来建筑群小区的边际,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是的,以后陈村的形状就是这样一个形状。

……

10号上午,市里某领导特派秘书来到陈村的建设现场,同县里一个领导一起参与了这次工程的奠基仪式。

本次奠基仪式上最主要的嘉宾还是陈子旭,他用铁锹将已经埋了大半拉的石头柱子给撒了一把土,其他领导也是如此。

新买回来的铁锹就这样先给用了一次,之后要转到建筑工人手里发挥真正的作用。

“我说陈志刚,你这家伙从哪买的奠基石?怎么感觉模样怪怪的?”有个老人对着陈志刚问道。

陈子旭看看已经被埋住的奠基石,也想知道到底从哪里买的。

陈志刚热得给自己身上浇了一头的凉水,说:“可不少钱呢!找了两个老匠人加班加点刻出来的,说是要刻一个大乌龟,后来刻了一个大圆盘,上面这碑文可有讲究,魏碑的字!”

几个领导在那里笑着看陈志刚没文化的装逼,都可乐的笑了。

镇长甘孝达拉着陈子旭的手说:“你们这个村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所以工作一定要做好,不然是要出大篓子的……不过你也放心,电网、网络、供水、卫生等设施我都会给你打好招呼。”

对啊,一个小区式村落的建成可不仅仅是房屋搭建完成就行了的,还要有现代化的设施才行,没电没水的话,倒还不如保留原状。

除了埋石头,也就是埋奠基石,还有一项仪式就是剪裁,在奠基石之前,众人扯着有好几朵红花的红绸,每位领导都手持一把剪刀,咔咔几下,地上落了满堂红!

同时,叫来的记者朋友们拍下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随后对着各位领导进行采访。

“陈先生你好,我是禹都新报的记者,请问你是怎么想起要投资建设这么一个大型的工程的呢?”

陈子旭笑了,这还是自己第一次有机会上镜头,别说,还真有点紧张,然后他道:“咱们中国有那么句老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知道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家乡父老乡亲的培养,所以我要回报家乡。”

“好的,谢谢你的回答。”

“哎,不多问几句了吗?”

“不了,不打扰你了……邹县长,你好,我是……”

看来,还是县长的名头好使啊!

下午,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