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国境。
曹丕在在位仅仅六年有余,就三番五次调军南征,专心攻打东吴却对西边的蜀山蜀水不闻不问就是证明。
从曹丕驾崩后,孙权带着五万人即兴冲冲跑去打江夏,就可看得出,魏军高压之下孙权神经绷得太紧,赶忙要去找回场子。那意思很明显,就算老子打不下石阳,老子也要让你尝尝烽火警钟的提心吊胆!
赞叹毕刘永,诸葛亮又细想了想,仍旧判断刘永计划的可行性非常之大。
对于曹丕时期,魏国朝堂关于伐吴还是伐蜀的争论,亦有些风声传到他耳中。诸葛亮很清楚,魏贼之所以选择主动伐吴除了奢求灭亡东吴之外,还有更深层的一层目的。
那便是以攻代守!
要知道,即使是强大如魏国,组织两道防线,严防吴蜀两国的进攻亦是有苦难言、力不从心。处处防御,等同于处处不设防、没防御,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对于相较强大的吴国摆出进攻姿态,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相对弱小的蜀国摆出防御姿态,如此,魏国的国防压力便轻松得多、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