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黄油再香,总比不过我们太平桥的葱油饼吧(很久以后才证实了我的观点)。
电视里正在播放SH音乐厅音乐会的片子,由于我懂了几样乐器,便向他们介绍起来:“这是圆号、那是萨克斯管。”
“哎,阿巍,你怎么都知道?”德明问我。
“我看过普及音乐会,所以晓得一点。”
“下次有票子多,让我也去见见市面。”
咖啡烧好了。林媛给每人倒上一杯,还往杯里放些糖,加些牛奶,用个小调羹搅了几下。那咖啡比太平桥的香多了。德明端起杯子就是一口,“苦。”他皱着眉头,看着林媛。“来,再加点糖。咖啡要慢慢喝。”林媛讲起话来就像个大姐。
音乐会最后一个节目是所有乐器大合奏,有吹的有拉的,还有几个鼓。乐队的中央还放了一架三角大钢琴。林媛告诉我们这是交响乐,用管弦乐器来演奏。
音乐会放完后是一段新闻记录片,是刘主席、周总理和其它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国贵宾。我发觉林媛爸妈穿的衣服就和那些领导人的差不多。播完国内的再播国外的,有身着中山装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和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活动情况。
(英雄小八路)我们都已经看过了,但头一次在电视里看。这电视和电影还是有点区别的,好像场面小了一点,里面的人很小,不过我们离电视机很近,所以也能看得很清楚。
电影描写的是一群FJ前线的少年儿童帮助当地解放军,参加对敌斗争的故事。最感人的就是当解放军的电话线被敌人的炮火炸断后,几个少先队员手拉手把断了的电线接了起来,让电流从自己的身上通过,从而保证了我军通讯的畅通。电影中的插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被广泛传唱。我们每看一次这样的电影,都会感动一次,受到一次教育。
看好了电影林媛把窗帘拉开,大家也准备回家了。可林媛说还要请我们吃好东西,大家又赶紧坐下,不能错过好吃的。她拿来了一盒锡纸包着的进口巧克力糖。这外面是一层巧克力,里面是一块白色软棉棉的糖。这种巧克力糖我和海伦都吃过了,那是阿婆女儿从香港带来的。不过我们不知道叫它什么,他们说都是第一次吃到这种巧克力糖。我问林媛这软棉棉的东西叫什么,林媛听她阿爸说过,好像是“朴夫”(音),不过到底是什么她也不清楚。
接着,她又拿出一盒蛋糕:“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大家吃生日蛋糕。”听说是她的生日,大家一时都不知说什么好了,晓萍和丽华是一脸的尴尬。不过这种场合只有靠我了,我应该说些什么来打破这尴尬的场面。突然,我想起了大人过生日时说的话:“林媛,祝你长命百岁、长命百岁。”大家赶忙照着我的说了。
“哎,林媛,人家生日都是请吃长寿面,你怎么请我们吃蛋糕?”德明问。
“我们中国人过生日都吃长寿面,而国外许多人都点上蜡烛,吃生日蛋糕。做生日的人切蛋糕前还要许愿。”
“许愿,就是拜菩萨?”
“不是拜菩萨,外国人信上帝。”
我想起来了,前弄堂的裁缝苏阿姨就是信耶稣的,每个礼拜天都要去教堂做礼拜,有时就在家里和几兄弟姐妹(教友)唱唱赞歌。前几年她头颈里天天系着一个十字架,现在不常挂了,遇到什么事时常在胸前划个十字。教堂我们几个在幼儿园时去过两次,不是拜上帝而是去开会,发发小礼品,不过现在也没有什么印象了。
看好电影,吃好了巧克力糖和蛋糕,大家谢过林媛,便回家了。
一路上大家沉默不语。海伦到家后,晓萍问我海伦会不会把我们组请客的事告诉林媛。我摇了头:“海伦不会,我关照过她的。”不知怎么,大家总觉得有点对不起林媛,上次在我家吃生日面就只缺她一人了。
下篇:海棠糕,老虎灶,新年庆祝会
(本章完)